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4-16页 |
§1.2 目标图像的光学相关识别与运动模糊图像恢复发展概况 | 第16-20页 |
§1.2.1 目标图像的光学相关识别的发展概况 | 第16-17页 |
§1.2.2 运动模糊图像恢复的发展概况 | 第17-18页 |
§1.2.3 小波去噪的发展概况 | 第18-20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0-23页 |
第一章 参考文献表 | 第23-26页 |
第二章 目标图像的光学相关识别 | 第26-67页 |
§2.1 引言 | 第26-31页 |
§2.1.1 相干光学的发展与应用 | 第26-27页 |
§2.1.2 关于VLC和JTC的理论、实验研究与发展 | 第27-28页 |
§2.1.3 美国相干光学军事应用研究成果 | 第28-29页 |
§2.1.4 光学相关识别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克服的困难 | 第29-31页 |
§2.2 采用会聚倾斜参考光作匹配滤波实验 | 第31-40页 |
§2.2.1 引言 | 第31-32页 |
§2.2.2 光学相关识别2f+p系统装置 | 第32-33页 |
§2.2.3 坦克模型识别 | 第33-34页 |
§2.2.4 星形合作目标识别 | 第34-35页 |
§2.2.5 光学相关识别2f+p系统理论分析 | 第35-39页 |
§2.2.6 本节小结 | 第39-40页 |
§2.3 旋转不变性综合鉴别函数 | 第40-47页 |
§2.3.1 等相关峰法 | 第41-42页 |
§2.3.2 迭代法 | 第42-45页 |
§2.3.3 本节小结 | 第45-47页 |
§2.4 空间光调制器 | 第47-59页 |
§2.4.1 空间光调制器概述 | 第47-48页 |
§2.4.2 TFT-LCD像素结构衍射 | 第48-54页 |
§2.4.3 TFT-LCD对空间光的调制模式与偏振器方向间的关系 | 第54-59页 |
§2.5 本章总结 | 第59-61页 |
第二章 参考文献表 | 第61-67页 |
第三章 运动模糊方向和模糊点扩散函数尺度鉴别 | 第67-119页 |
§3.1 引言 | 第67-71页 |
§3.1.1 图像恢复 | 第67-68页 |
§3.1.2 运动模糊点扩散函数参数鉴别 | 第68-70页 |
§3.1.3 定义或约定 | 第70-71页 |
§3.2 运动模糊点扩散函数 | 第71-77页 |
§3.2.1 一维运动模糊点扩散函数 | 第71-75页 |
§3.2.2 二维运动模糊点扩散函数 | 第75-77页 |
§3.3 用于运动模糊方向鉴别的3×3微分乘子 | 第77-83页 |
§3.3.1 运动模糊方向鉴别思想 | 第77-78页 |
§3.3.2 3×3方向微分乘子D_α的取值 | 第78-80页 |
§3.3.3 运动模糊方向的鉴别结果 | 第80-83页 |
§3.4 基于方向微分和加权平均的运动模糊方向鉴别 | 第83-97页 |
§3.4.1 基于方向微分的运动模糊方向鉴别 | 第83-84页 |
§3.4.2 加权平均法 | 第84-86页 |
§3.4.3 加权平均法中微元与权值的选取 | 第86-87页 |
§3.4.4 插值方法:双线性插值与C样条插值 | 第87-89页 |
§3.4.5 运动模糊方向鉴别实验结果比较 | 第89-94页 |
§3.4.6 关于先加权平均后鉴别还是先鉴别后平均的讨论 | 第94-95页 |
§3.4.7 本节小结 | 第95-97页 |
§3.5 LAPLACIAN算子在运动模糊方向鉴别中的应用 | 第97-105页 |
§3.5.1 鉴别方法及鉴别实例 | 第97-100页 |
§3.5.2 理论解释 | 第100-102页 |
§3.5.3 讨论 | 第102-105页 |
§3.6 运动模糊点扩散函数尺度鉴别 | 第105-115页 |
§3.6.1 引言 | 第105页 |
§3.6.2 运动模糊点扩散函数尺度鉴别计算流程 | 第105-107页 |
§3.6.3 模糊尺度鉴别计算实例 | 第107-108页 |
§3.6.4 模糊尺度鉴别理论分析 | 第108-110页 |
§3.6.5 讨论 | 第110-115页 |
§3.7 本章总结 | 第115-117页 |
第三章 参考文献表 | 第117-119页 |
第四章 小波去噪和运动模糊图像恢复 | 第119-158页 |
§4.1 噪声描述 | 第120-124页 |
§4.1.1 从成像器件角度分析噪声来源 | 第120-121页 |
§4.1.2 噪声描述参数 | 第121-122页 |
§4.1.3 图像去噪效果描述参数 | 第122-124页 |
§4.2 小波去噪引言 | 第124-129页 |
§4.2.1 Fourier变换与小波变换 | 第124-125页 |
§4.2.2 小波变换用于图像去噪的优势 | 第125-126页 |
§4.2.3 Lipschitz指数与小波系数模局部极大值 | 第126-127页 |
§4.2.4 小波变换的线性性质 | 第127-128页 |
§4.2.5 小波去噪中的方差估计 | 第128-129页 |
§4.3 小波去噪算法 | 第129-135页 |
§4.3.1 已有算法简单回顾 | 第129-131页 |
§4.3.2 基于小波系数模相关理论的三元萎缩函数(Y1、Y2、Y3) | 第131-135页 |
§4.4 小波变换的改进 | 第135-141页 |
§4.4.1 常规小波变换的局限性 | 第135-137页 |
§4.4.2 复数小波变换 | 第137-141页 |
§4.5 图像去噪实验结果 | 第141-151页 |
§4.5.1 标准图片 | 第141-142页 |
§4.5.2 小波去噪实验结果 | 第142-147页 |
§4.5.3 复数小波去噪实验结果 | 第147-150页 |
§4.5.4 去噪实验结论 | 第150-151页 |
§4.6 图像去噪与运动模糊图像恢复 | 第151-154页 |
§4.6.1 运动模糊图像去噪 | 第151-152页 |
§4.6.2 图像去噪与图像恢复 | 第152-154页 |
§4.7 本章总结 | 第154-156页 |
第四章 参考文献表 | 第156-158页 |
全文总结 | 第158-162页 |
本文符号说明 | 第162-163页 |
致谢 | 第163-16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