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序 | 第8-9页 |
| 目录 | 第9-11页 |
| 1 引言 | 第11-12页 |
| 2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概述 | 第12-17页 |
| ·环境信息相关概念辨析 | 第12-14页 |
|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概念与特点 | 第14-17页 |
| 3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 ·人民主权理论 | 第17-18页 |
| ·知情权理论 | 第18-19页 |
| ·公共信托理论 | 第19-21页 |
| 4 发达国家和地区有关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法律规定 | 第21-26页 |
|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立法 | 第21-25页 |
| ·美国有关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立法 | 第21-23页 |
| ·德国有关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立法 | 第23-24页 |
| ·我国台湾地区有关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立法 | 第24-25页 |
| ·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立法与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 第25-26页 |
| 5 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现状分析 | 第26-37页 |
| ·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立法现状 | 第26-29页 |
| ·宪法中的相关规定 | 第26-27页 |
| ·环境基本法和环境单行法中的相关规定 | 第27页 |
|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的规定 | 第27-28页 |
|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规定 | 第28-29页 |
| ·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立法反思 | 第29-35页 |
| ·没有形成系统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法律体系 | 第29-30页 |
|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主体范围不合理 | 第30-31页 |
|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范围与例外界定不明 | 第31-32页 |
|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形式不明确 | 第32-33页 |
|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救济制度不够完善 | 第33-35页 |
| ·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实践 | 第35-37页 |
| 6 完善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思考 | 第37-47页 |
| ·完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立法 | 第37-38页 |
| ·将知情权列入公民宪法基本权利 | 第37页 |
| ·制定单独的《环境信息公开法》 | 第37-38页 |
| ·完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主体 | 第38-40页 |
| ·拓宽权利主体 | 第38-39页 |
| ·拓宽义务主体 | 第39-40页 |
| ·完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范围 | 第40-42页 |
| ·采取肯定概括与否定列举的方式确定政府环境信息内容 | 第40-41页 |
| ·将企业周边环境和农村地区环境等列为需要公开的内容 | 第41-42页 |
| ·完善政府环境信息的形式要求 | 第42页 |
| ·完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救济制度 | 第42-44页 |
| ·充分发挥非政府环境组织(NGO)的作用 | 第44-47页 |
| ·推动公众参与,影响政府决策 | 第45页 |
| ·加强非政府环境组织(NGO)的权力 | 第45-47页 |
| 7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作者简历 | 第50-52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