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前言 | 第6-9页 |
第一章 宫怨诗发展承变管窥 | 第9-20页 |
第一节 “宫怨诗”辨 | 第9-12页 |
第二节 唐前宫怨诗发展管窥 | 第12-15页 |
第三节 宫怨诗在唐代的高度繁荣 | 第15-20页 |
第二章 生动细腻的形象刻画 | 第20-34页 |
第一节 丰富的心理画像 | 第20-29页 |
第二节 多样的刻画手法 | 第29-34页 |
第三章 含蓄蕴藉的抒情艺术 | 第34-42页 |
第一节 浓郁的情感色彩 | 第34-35页 |
第二节 不拘一格的抒情技巧 | 第35-42页 |
第四章 独具特色的意象运用与意境营造 | 第42-55页 |
第一节 意象意蕴的自足呈现 | 第42-50页 |
第二节 幽怨冷寂的意境 | 第50-55页 |
第五章 唐宫怨诗艺术风貌的文化学阐释 | 第55-67页 |
第一节 含泪的微笑-唐宫怨诗双重审美感受思考 | 第55-57页 |
第二节 创作对象的固有内蕴考察 | 第57-60页 |
第三节 创作主体的文化考察 | 第60-63页 |
第四节 宫怨诗与唐诗主流风貌的离脱及契合 | 第63-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附录: 历代“唐宫怨诗”诗话辑录 | 第69-74页 |
后记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