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前言 | 第8-9页 |
龙柴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 第9页 |
一. 试验目的 | 第9页 |
二. 试验方法 | 第9-15页 |
1 一般资料 | 第9-11页 |
2 病例选择 | 第11-13页 |
·诊断标准 | 第11-12页 |
·肝功能损害分度标准 | 第12-13页 |
·纳入标准 | 第13页 |
·排除标准 | 第13页 |
3 试验方案 | 第13-15页 |
·治疗方法 | 第13页 |
·观测指标 | 第13-14页 |
·症状体征 | 第13-14页 |
·理化检验 | 第14页 |
·不良反应 | 第14页 |
·疗效判定标准 | 第14-15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15页 |
三. 试验结果 | 第15-25页 |
1 总体疗效分析 | 第15-16页 |
2 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 第16-18页 |
3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 | 第18-22页 |
4 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SIL-2R与TNF-α的改变情况 | 第22页 |
5 两组治疗前后乙肝病毒标志物改变的情况 | 第22-25页 |
6 安全性及不良事件分析 | 第25页 |
四. 典型病例 | 第25页 |
五. 小结 | 第25-27页 |
六. 讨论与体会 | 第27-40页 |
1 慢性乙型肝炎病因病机的中医认识 | 第27-31页 |
·病因以外感湿热疫毒为主,与饮食、劳倦、情志有关 | 第27-29页 |
·病理因素.为湿邪、火热、气郁、血瘀、毒邪 | 第29-30页 |
·正气不足是乙肝发病的内在原因,疫气毒力的强弱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第30-31页 |
·湿热疫毒蕴结血分,肝脾肾功能失调是基本病理变化 | 第31页 |
2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法则的认识 | 第31-34页 |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明确诊断、提高治疗效果 | 第31-32页 |
·病情活动强调清热凉血、化湿解毒治标 | 第32页 |
·病在肝脾重视疏肝运脾 | 第32-33页 |
·正虚为本,兼用养肝补脾益肾扶正药物 | 第33-34页 |
3 方药组成的分析 | 第34-40页 |
·组方用药探讨 | 第34-39页 |
·龙柴汤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机理探讨 | 第39-40页 |
·抗病毒,调节免疫的方面 | 第39-40页 |
·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 | 第40页 |
·抗肝纤维化 | 第40页 |
七.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攻读博士研究期向发表的论文 | 第44-53页 |
一、 干扰素联合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况 | 第44-50页 |
二、 金实教授辨治慢性乙型肝炎经验 | 第50-53页 |
附篇 | 第53-59页 |
三、 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近况 | 第53-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