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4页 |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11页 |
| 前言 | 第11-12页 |
| 1 概述 | 第12-17页 |
| ·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战略地位和进展 | 第12-15页 |
| ·战略地位 | 第12-13页 |
| ·群落的结构和组织学研究 | 第13-15页 |
| ·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 第13-14页 |
| ·群落内各物种的时空动态 | 第14-15页 |
| ·种间相互作用和协同进化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 ·竞争作用 | 第15页 |
| ·捕食作用 | 第15-16页 |
| ·种群数量的时空动态研究进展 | 第16页 |
| ·甘草田昆虫群落组成与结构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本项目的立题依据、意义和目标 | 第17页 |
| 2 甘草田昆虫群落的结构和动态 | 第17-4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7-19页 |
| ·调查地点 | 第17页 |
| ·调查方法 | 第17-18页 |
| ·标本鉴定 | 第18页 |
|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 第18-19页 |
| ·基本概念 | 第18页 |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18-1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9-45页 |
| ·群落的结构 | 第19-25页 |
| ·甘草田节肢动物种类组成分析 | 第19-22页 |
| ·基位物种各功能团的种类组成 | 第22-23页 |
| ·中位物种各功能团的种类组成 | 第23-24页 |
| ·顶位物种各功能团的种类组成 | 第24页 |
| ·节肢动物群落的优势集中性 | 第24页 |
| ·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 | 第24-25页 |
| ·群落结构的季节动态 | 第25-38页 |
| ·甘草田节肢动物个体数量的季节动态 | 第25-26页 |
| ·甘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种类丰富度(S)季节动态 | 第26-27页 |
| ·甘草田节肢动物群落中各营养层相对丰富度的季节动态 | 第27页 |
| ·甘草田基位物种和中位物种营养层各类群相对丰富度季节动态 | 第27-28页 |
| ·甘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优势集中性季节动态 | 第28页 |
| ·甘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性季节动态 | 第28-36页 |
| ·群落多样性的主要成分分析 | 第36页 |
| ·甘草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通径分析 | 第36-38页 |
| ·甘草田节肢动物群落系统聚类、时间格局的最优分割和群落结构主分量分析及排序 | 第38-45页 |
| ·甘草田节肢动物群落在时间系列上的系统聚类分析 | 第38-39页 |
| ·甘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主分量分析及排序 | 第39-44页 |
| ·甘草田节肢动物群落时间格局的最优分割 | 第44-45页 |
| 3 甘草田主要节肢动物类群间关系的研究 | 第45-5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5-47页 |
| ·调查方法 | 第45页 |
| ·节肢动物物种间关联分析与测定 | 第45-46页 |
| ·多种间复合相关性测定 | 第46页 |
| ·两种间的关联性测定 | 第46页 |
| ·节肢动物物种间协变的分析与测定 | 第46-4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0页 |
| ·甘草田主要节肢动物种群种间关联分析 | 第47-49页 |
| ·多种群复合相关性分析 | 第47页 |
| ·2个种群间的关联性分析 | 第47-49页 |
| ·甘草田主要节肢动物种群种间协变分析 | 第49-50页 |
| 4 结论与讨论 | 第50-53页 |
| ·讨论 | 第50-51页 |
| ·关于群落研究的问题 | 第50-51页 |
| ·关于群落中的种间关系的研究 | 第51页 |
| ·结论 | 第51-53页 |
| ·甘草田自然节肢动物群落物种丰富,基位物种营养层种类多样 | 第51-52页 |
| ·甘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动态 | 第52页 |
| ·甘草田节肢动物种间关系的研究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 附表1 | 第58页 |
| 附表2 | 第58-59页 |
| 附表3 | 第59-6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