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 第1-8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8-35页 |
(一) 关于学习策略的研究 | 第8-24页 |
(二) 关于场认知方式与学习风格的研究 | 第24-31页 |
(三) 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 | 第31-35页 |
三、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 | 第35-36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35页 |
(二) 研究假设 | 第35-36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36-39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36页 |
(二) 研究工具 | 第36-38页 |
(三) 研究程序 | 第38-39页 |
五、 研究结果 | 第39-59页 |
(一) 大学生学习策略使用的特点 | 第39-43页 |
(二) 大学生场认知方式的特点 | 第43-44页 |
(三) 大学生学习风格的特点 | 第44-47页 |
(四)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 第47-50页 |
(五) 场认知方式、学习风格、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关系 | 第50-51页 |
(六) 场认知方式、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对学习策略的回归分析 | 第51-53页 |
(七) 学习策略、场认知方式、学习风格以及学习动机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 第53-59页 |
(八) 关于交互作用 | 第59页 |
六、 分析与讨论 | 第59-68页 |
(一) 比较分析 | 第59-63页 |
(二) 场认知方式、学习风格、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 | 第63-66页 |
(三) 学习策略、场认知方式、学习风格、学习动机与学习成就的关系 | 第66-68页 |
七、 本研究对高等教育的启示 | 第68-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2页 |
附录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