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 | 第1-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目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3页 |
·荧光假单胞菌与土传病害生物防治 | 第14页 |
·荧光假单胞菌的生防机制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荧光假单胞菌在植物根际的定殖与生物防治 | 第18-20页 |
·生防细菌基因表达的遗传调控 | 第20-28页 |
·GFP及其作用研究 | 第28-29页 |
·植物病害生防工程菌株的构建 | 第29-3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1-33页 |
第二章 生防荧光假单胞菌2P24的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及定殖研究 | 第33-40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3-35页 |
·菌株、质粒和培养条件 | 第33页 |
·P. fluorescens 2P24的gfp基因标记和筛选 | 第33-34页 |
·荧光强度测定 | 第34-35页 |
·基因标记对出发菌株性状的影响及其遗传稳定性检测 | 第35页 |
·利用gfp标记检测生防菌在小麦根部的定殖 | 第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菌株2P24的gfp基因标记和筛选 | 第35-36页 |
·gfp在2P24中的表达和荧光强度的分析 | 第36-37页 |
·标记基因对野生菌株的影响和其稳定性分析 | 第37页 |
·利用gfp标记研究生防菌株2P24在植物根际的定殖 | 第37-38页 |
·讨论 | 第38-40页 |
第三章 调控基因gacA在荧光假单胞菌2P24防治土传病害中的作用 | 第40-5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0-47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40页 |
·培养基与常用缓冲液 | 第40-42页 |
·Tn5突变及突变子的筛选和鉴定 | 第42-43页 |
·2P24染色体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 第43-46页 |
·基因组文库的筛选和亚克隆 | 第46页 |
·2P24野生菌株及其突变菌株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 | 第46页 |
·2P24野生菌株及其突变菌株温室生测试验 | 第46-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1页 |
·P. fluorescens 2P24突变子的筛选和鉴定 | 第47-48页 |
·野生gacA基因的克隆、测序和互补 | 第48-49页 |
·gacA影响生物膜的形成 | 第49-50页 |
·平板拮抗测定和温室生测 | 第50-51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51-53页 |
第四章 通过遗传操纵调控基因gacA增强生防荧光假单胞菌2P24的防效 | 第53-6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3-58页 |
·菌株和载体 | 第53页 |
·培养基和试剂 | 第53-55页 |
·工具酶和生化试剂 | 第55页 |
·gacA的缺失突变和互补 | 第55-56页 |
·突变菌株的性状鉴定 | 第56页 |
·工程菌株的构建 | 第56-57页 |
·2P24工程菌株β-半乳糖苷酶活性及2,4-DAPG的测定 | 第57页 |
·P. fluorescens 2P24野生菌株及其工程菌株生长曲线测定 | 第57-58页 |
·P. fluorescens 2P24野生菌株及其工程菌株温室生测试验 | 第5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8-64页 |
·2P24 gacA基因的缺失和互补 | 第58-60页 |
·突变菌株的性状检测 | 第60-61页 |
·工程菌株的构建 | 第61-63页 |
·2P24野生菌株及其工程菌株生长曲线测定 | 第63-64页 |
·讨论 | 第64-6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6-68页 |
·主要结论 | 第66页 |
·进一步研究设想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6页 |
图版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