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8页 |
1.1 害虫的综合治理 | 第13-14页 |
1.1.1 害虫原始防治阶段 | 第13页 |
1.1.2 化学防治防段 | 第13页 |
1.1.3 综合治理阶段(IPM) | 第13-14页 |
1.1.4 综合治理的发展—可持续治理阶段 | 第14页 |
1.2 果树害虫的生物防治研究 | 第14-22页 |
1.2.1 果树害虫生物防治的途径及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1.2.2 果树害虫病原微生物研究概况 | 第16-19页 |
1.2.3 果树害虫天敌昆虫研究概况 | 第19-22页 |
1.3 苹果害虫天敌昆虫研究进展 | 第22-28页 |
1.3.1 苹果害虫天敌昆虫资源 | 第23-25页 |
1.3.2 天敌昆虫发生规律 | 第25-27页 |
1.3.3 天敌昆虫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 第27-2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8-31页 |
2.1 苹果园害虫天敌昆虫资源调查 | 第28页 |
2.2 天敌昆虫系统调查 | 第28页 |
2.3 主要天敌昆虫发生规律调查 | 第28-29页 |
2.4 捕食性天敌对害虫捕食作用的初步研究 | 第29页 |
2.4.1 供试虫源 | 第29页 |
2.4.2 瓢虫对绣线菊蚜密度的功能反应 | 第29页 |
2.4.3 瓢虫自身密度功能反应 | 第29页 |
2.5 资料处理方法 | 第29-31页 |
2.5.1 功能反应按拟合模型 | 第29页 |
2.5.2 密度功能反应的数学方法 | 第29-30页 |
2.5.3 聚类分析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1-50页 |
3.1 陕西苹果园天敌昆虫资源初步名录 | 第31-34页 |
3.1.1 膜翅目 HYMENOPTERA | 第31-32页 |
3.1.2 鞘翅目 C0LEOPTERA | 第32页 |
3.1.3 双翅目 DIPTERA | 第32-33页 |
3.1.4 半翅目 HEMIPTERA(HETEROPTERA) | 第33页 |
3.1.5 脉翅目 NEUROPTERA | 第33页 |
3.1.6 缨翅目 THYSANOPTERA | 第33页 |
3.1.7 螳螂目 MANTODEA | 第33-34页 |
3.1.8 蜻蜓目 ODONATA | 第34页 |
3.2 苹果害虫的天敌昆虫空间分布 | 第34-36页 |
3.3 苹果害虫的天敌昆虫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 第36-44页 |
3.3.1 富县苹果园天敌昆虫 | 第36-37页 |
3.3.2 洛川的天敌昆虫 | 第37页 |
3.3.3 耀县的天敌昆虫 | 第37页 |
3.3.4 三原的天敌昆虫 | 第37-38页 |
3.3.5 户县的天敌昆虫 | 第38页 |
3.3.6 天敌昆虫分布差异性比较 | 第38-44页 |
3.4 主要天敌昆虫对绣线菊蚜的捕食作用 | 第44-49页 |
3.4.1 多异瓢虫对绣线菊蚜密度的功能反应 | 第44-46页 |
3.4.2 多异瓢虫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 | 第46-47页 |
3.4.3 七星瓢虫成虫对绣线菊蚜密度的功能反应 | 第47-48页 |
3.4.4 七星瓢虫成虫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 | 第48-49页 |
3.5 多异瓢虫和大草岭年发生规律 | 第49-50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0-52页 |
4.1 陕西苹果园具有丰富的天敌昆虫资源 | 第50页 |
4.2 昆虫天敌在苹果树冠的空间分布有差异 | 第50页 |
4.3 海拔高度对苹果园天敌昆虫分布有影响 | 第50-51页 |
4.4 两种瓢虫对绣线菊蚜的控制符合相应模型 | 第51页 |
4.5 天敌昆虫在洛川苹果产区发生有规律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