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 第1-14页 |
第一章 傅金铨生平和著作 | 第14-34页 |
第一节 傅金铨的生平 | 第14-21页 |
第二节 傅金铨著作考查概要 | 第21-32页 |
第三节 章末结语 | 第32-34页 |
第二章 傅金铨内丹理论的思想背景 | 第34-77页 |
第一节 《参同契》、《悟真篇》与历史上的内丹双修派 | 第34-46页 |
第二节 元明以来的双修内丹理论 | 第46-70页 |
第三节 双修丹家的心性之学 | 第70-75页 |
第四节 章末结语 | 第75-77页 |
第三章 傅金铨的双修内丹思想 | 第77-110页 |
第一节 性命双修与阴阳双修 | 第77-80页 |
第二节 丹道探微 | 第80-103页 |
第三节 心性论 | 第103-108页 |
第四节 章末结语 | 第108-110页 |
第四章 傅金铨双修内丹“东派”说考辨 | 第110-127页 |
第一节 陆西星“东派”一名之由来及傅金铨著作中对陆的态度 | 第111-115页 |
第二节 陆西星、傅金铨丹法比较 | 第115-123页 |
第三节 傅金铨的丹法更接近孙陶一派 | 第123-125页 |
第四节 章末结语 | 第125-127页 |
第五章 傅金铨双修内丹与房中术 | 第127-143页 |
第一节 房中、“阴丹”与采战 | 第127-137页 |
第二节 傅金铨双修内丹的房中特色 | 第137-141页 |
第三节 章末结语 | 第141-143页 |
第六章 从傅金铨看内丹清修、双修之同异——以“玄关”为中心 | 第143-162页 |
第一节 傅金铨《度人梯径》之“玄关”试释 | 第143-150页 |
第二节 内丹清修派的“玄关”说 | 第150-154页 |
第三节 从内丹学的“先天”、“后天”说来看“玄关”之含义 | 第154-160页 |
第四节 章末结语 | 第160-162页 |
结语 | 第162-165页 |
参考文献 | 第165-171页 |
声明 | 第171-172页 |
后记 | 第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