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 第1-27页 |
·选题背景 | 第18-1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9-20页 |
·内容和结构 | 第20-22页 |
·主要创新观点 | 第22-25页 |
·论文综述 | 第25-27页 |
2 中国证券公司及其制度体系 | 第27-48页 |
·证券公司与证券市场 | 第27-32页 |
·证券和证券市场 | 第27-28页 |
·证券市场的参与者 | 第28-30页 |
·经济学意义和法律意义上的证券公司概念 | 第30-31页 |
·中国证券公司的分类 | 第31-32页 |
·中国证券公司的产生、历史变迁、现状及作用 | 第32-37页 |
·中国证券公司的产生背景 | 第32-34页 |
·中国证券公司的历史变迁 | 第34-35页 |
·中国证券公司的现状 | 第35页 |
·中国证券公司的作用 | 第35-37页 |
·中国证券公司的制度体系 | 第37-43页 |
·企业制度和企业制度需求 | 第37-38页 |
·中国证券公司的制度体系 | 第38-39页 |
·中国证券公司制度体系各组成部分的内涵 | 第39-43页 |
·现阶段中国证券公司制度体系的整体特点 | 第43-48页 |
3 中国证券公司的制度缺陷研究 | 第48-84页 |
·中国证券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 | 第49-56页 |
·法人治理结构缺乏外部约束 | 第49-51页 |
·产权结构不合理且流动性差 | 第51-53页 |
·三会权责不明确 | 第53-55页 |
·代理问题严重 | 第55-56页 |
·中国证券公司组织结构的缺陷 | 第56-61页 |
·组织结构形态较为单一 | 第56-60页 |
·管理层次多且混乱 | 第60页 |
·组织结构设计中缺乏部分关键部门 | 第60-61页 |
·中国证券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缺陷 | 第61-67页 |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能与公司发展战略相匹配 | 第62页 |
·缺乏人力资源系统管理 | 第62-63页 |
·激励约束制度不健全 | 第63-64页 |
·分配制度不合理 | 第64-67页 |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自身工作能力欠缺 | 第67页 |
·中国证券公司决策制度的缺陷 | 第67-71页 |
·现有的决策制度规定过略 | 第68页 |
·决策制度体系的各子制度多处于缺位状态 | 第68-69页 |
·决策原则和决策方法相对模糊 | 第69-70页 |
·决策组织和决策机制非良性 | 第70-71页 |
·决策目标对决策效果的反馈和监控较弱 | 第71页 |
·中国证券公司业务管理制度的缺陷 | 第71-75页 |
·业务管理制度远远落后于证券市场发展 | 第72-73页 |
·业务的宏观管理制度和业务链管理制度缺位 | 第73页 |
·部分业务管理制度的细则缺位 | 第73-75页 |
·业务的组织结构存在问题 | 第75页 |
·中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 | 第75-84页 |
·环境控制制度存在漏洞 | 第76页 |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风险较大 | 第76-78页 |
·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有待完善 | 第78-80页 |
·风险控制制度问题颇多 | 第80-84页 |
4 中国证券公司制度缺陷带来的证券市场问题 | 第84-112页 |
·中国证券公司的业务趋同及经营困境 | 第84-89页 |
·中国证券公司的业务趋同 | 第84-86页 |
·中国证券公司的经营困境 | 第86-89页 |
·股市泡沫问题 | 第89-95页 |
·股市泡沫的定义 | 第89-90页 |
·中国证券市场是否存在泡沫 | 第90-92页 |
·中国证券市场泡沫的适度性分析 | 第92-93页 |
·证券市场泡沫过大的危害 | 第93-95页 |
·证券市场操纵问题 | 第95-100页 |
·证券市场操纵的行为界定 | 第95-97页 |
·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法律处罚 | 第97页 |
·中国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基本情况 | 第97-99页 |
·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危害 | 第99-100页 |
·信息不对称问题 | 第100-103页 |
·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涵义 | 第100-101页 |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形式 | 第101-102页 |
·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危害 | 第102-103页 |
·上市公司无功能重组问题 | 第103-112页 |
·重组及无功能重组的内涵 | 第103-104页 |
·中国上市公司重组的步骤和现实意义 | 第104-105页 |
·中国上市公司重组的基本情况 | 第105-106页 |
·中国上市公司无功能重组的普遍性 | 第106-109页 |
·中国证券公司制度缺陷对中国证券市场问题的影响 | 第109-112页 |
5 中国证券公司制度缺陷的成因 | 第112-139页 |
·中国证券公司制度缺陷的内因:中国证券公司的自身问题 | 第112-120页 |
·从产生背景看中国证券公司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投资银行 | 第112-114页 |
·从母体特征看中国证券公司的制度体系必然带有国企痕迹 | 第114-116页 |
·从前期过高的利润率看中国证券公司的制度创建被忽视 | 第116-117页 |
·从时间进程看中国证券公司的全面制度建设刚刚开始 | 第117-120页 |
·中国证券公司制度缺陷的外因之一:证券市场的不完全发育 | 第120-126页 |
·中国证券市场体制的不科学 | 第120-122页 |
·中国证券市场功能的不完善 | 第122-124页 |
·中国证券市场结构的不合理 | 第124-126页 |
·中国证券公司制度缺陷的外因之二:证券市场法制的不健全 | 第126-132页 |
·中国证券市场立法的价值取向存在问题 | 第127-128页 |
·中国证券市场法制体系不健全 | 第128-131页 |
·许多法律制度执行不力 | 第131-132页 |
·中国证券公司制度缺陷的外因之三:对证券公司的监管欠完善 | 第132-139页 |
·监管机构的各类缺陷使得对证券公司的监管缺乏力度 | 第132-134页 |
·监管手段的严重行政化造成证券公司的制度混乱 | 第134-136页 |
·监管理念的父爱主义促使证券公司无法建立健全的制度框架 | 第136页 |
·监管实质的宽松令证券公司完善制度体系的动力不足 | 第136-139页 |
6 中国证券公司制度创新的紧迫性 | 第139-168页 |
·中国证券市场的创新、发展和完善要求中国证券公司制度创新 | 第139-142页 |
·中国证券市场创新、发展和完善的外在需求 | 第139-140页 |
·中国证券市场创新、发展和完善的内在需求 | 第140-141页 |
·中国证券市场的创新、发展和完善要求中国证券公司制度创新 | 第141-142页 |
·证券公司与发行人和投资者的博弈带来中国证券公司制度创新 | 第142-151页 |
·博弈 | 第142-144页 |
·中国证券市场中证券发行人和投资者的基本状况 | 第144-145页 |
·中国证券公司与证券发行人的博弈 | 第145-147页 |
·中国证券公司与投资者的博弈 | 第147-150页 |
·证券公司与发行人和投资者的博弈带来中国证券公司制度创新 | 第150-151页 |
·监管和自由化这一矛盾体的对立发展推动中国证券公司制度创新 | 第151-157页 |
·世界主要证券市场的监管模式 | 第151-152页 |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基本状况 | 第152-153页 |
·证券监管和金融自由化 | 第153-156页 |
·监管和自由化这一矛盾体的对立发展推动中国证券公司制度创新 | 第156-157页 |
·加入WTO和技术创新逼迫中国证券公司制度创新 | 第157-162页 |
·WTO及有关证券条款对中国证券公司的影响 | 第157-159页 |
·技术创新及技术创新对制度创新的推动作用 | 第159-160页 |
·中国证券公司的技术创新 | 第160-161页 |
·加入WTO和技术创新逼迫中国证券公司制度创新 | 第161-162页 |
·企业制度自身的变迁特征诱导中国证券公司制度创新 | 第162-168页 |
·企业制度的生命周期和企业制度的非均衡 | 第162-163页 |
·企业制度自身的变迁特征 | 第163-164页 |
·中国证券公司制度变迁的诱因 | 第164-165页 |
·企业制度创新 | 第165-167页 |
·中国证券公司制度创新的过程 | 第167-168页 |
7 中国证券公司的制度创新研究(上) | 第168-218页 |
·中国证券公司制度创新的方向 | 第169-176页 |
·国际化的方向 | 第169-170页 |
·规范化的方向 | 第170-171页 |
·特色化的方向 | 第171-172页 |
·模仿创新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方向 | 第172-176页 |
·中国证券公司的治理结构创新:规范 | 第176-190页 |
·借助政府力量规范外部治理机制 | 第176-177页 |
·规范三会与经理层的分权制衡关系及股东大会制度 | 第177-178页 |
·规范董事会制度 | 第178-183页 |
·规范监事会制度 | 第183-184页 |
·规范产权制度 | 第184-189页 |
·建立对经理层的激励约束制度 | 第189-190页 |
·中国证券公司的组织结构创新:再造 | 第190-204页 |
·再造中国证券公司组织结构的原则 | 第190-192页 |
·填补现有的组织结构缺口 | 第192-195页 |
·再造创新型的业务部门组织结构 | 第195-198页 |
·再造多种形态的中国证券公司组织结构 | 第198-204页 |
·中国证券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建立 | 第204-218页 |
·建立中国证券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原则 | 第204-206页 |
·建立合理顺畅的招聘、用工、培训和晋升制度 | 第206-207页 |
·建立绩效管理制度 | 第207-211页 |
·建立长期化的激励制度 | 第211-216页 |
·建立严密有效的约束制度 | 第216-218页 |
8 中国证券公司的制度创新研究(下) | 第218-257页 |
·中国证券公司的决策制度创新:科学化 | 第218-227页 |
·中国证券公司建立科学化决策制度的原则 | 第218-219页 |
·决策制度创新是中国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的迫切要求 | 第219-220页 |
·搭建科学化决策制度体系的基础平台 | 第220-223页 |
·建立科学化的决策制度体系 | 第223-227页 |
·中国证券公司的业务管理制度创新:专业化 | 第227-239页 |
·中国证券公司建立专业化业务管理制度的原则 | 第227-230页 |
·业务模式创新将带来业务管理制度的深度专业化 | 第230-233页 |
·证券市场的创新发展催生券商专业化业务管理制度的新篇章 | 第233-236页 |
·建立专业化的业务管理制度体系 | 第236-239页 |
·中国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创新:严密化 | 第239-254页 |
·中国证券公司建立严密化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 | 第239-241页 |
·建立严密化的环境控制制度 | 第241页 |
·建立严密化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 第241-245页 |
·建立严密化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 | 第245-249页 |
·建立严密化的风险控制制度 | 第249-254页 |
·制度创新本质上是对中国证券公司利益的重新分配 | 第254-257页 |
参考文献 | 第257-269页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269-271页 |
声明 | 第271-272页 |
致谢 | 第2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