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G GUI系统研发及软件重用技术研究
1 前言 | 第1-16页 |
1.1 课题提出 | 第10页 |
1.2 项目背景 | 第10-13页 |
1.3 项目及论文概述 | 第13-16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6页 |
2 Thales EUrocat-2000系统 | 第16-31页 |
2.1 UBSS介绍 | 第16-19页 |
2.2 PTG介绍 | 第19-24页 |
2.2.1 功能概述 | 第19-21页 |
2.2.2 运动学模块介绍 | 第21-22页 |
2.2.3 PTG的框架 | 第22页 |
2.2.4 PTG内各进程介绍 | 第22-24页 |
2.3 PTG GUI | 第24-31页 |
2.3.1 PTG CUI介绍 | 第24-26页 |
2.3.2 PTG GUI的体系结构 | 第26-28页 |
2.3.3 PTG GUI内的数据流 | 第28页 |
2.3.4 PTG GUI内的各构件介绍 | 第28-31页 |
3 软件重用 | 第31-33页 |
3.1 软件重用的背景 | 第31页 |
3.2 软件重用的分类 | 第31-32页 |
3.3 软件重用的意义 | 第32-33页 |
4 面向对象技术 | 第33-37页 |
4.1 面向对象技术 | 第33-35页 |
4.2 面向对象方法 | 第35-37页 |
4.3 面向对象技术的局限性 | 第37页 |
5 设计模式 | 第37-52页 |
5.1 模式介绍 | 第37-39页 |
5.2 设计模式的发展 | 第39-40页 |
5.3 设计模式的组成 | 第40-41页 |
5.4 设计模式的意义 | 第41-43页 |
5.4.1 一般意义 | 第41-42页 |
5.4.2 对面向对象方法学的意义 | 第42-43页 |
5.5 使用设计模式 | 第43-51页 |
5.5.1 Observer设计模式 | 第44-47页 |
5.5.1.1 Observer设计模式介绍 | 第44-45页 |
5.5.1.2在PTG GUI中的应用 | 第45-46页 |
5.5.1.3 对PTG GUI的效果 | 第46-47页 |
5.5.2 Mediator设计模式 | 第47-51页 |
5.5.2.1 Mediator设计模式介绍 | 第47-48页 |
5.5.2.2 在PTG GUI中的应用 | 第48-50页 |
5.5.2.3 对PTG GUI的效果 | 第50-51页 |
5.5.3 什么模式不能做 | 第51页 |
5.6 小结 | 第51-52页 |
6 框架技术 | 第52-61页 |
6.1 什么是框架 | 第52-54页 |
6.2 框架的意义 | 第54-55页 |
6.3 框架的分类 | 第55页 |
6.4 作为重用技术的框架 | 第55-57页 |
6.5 PTG GUI中的Generator框架 | 第57-60页 |
6.5.1 PTG GUI中的相关需求 | 第57页 |
6.5.2 Generator框架的实现 | 第57-58页 |
6.5.3 抽象和应用 | 第58-60页 |
6.6 设计模式与框架 | 第60-61页 |
7 重构技术 | 第61-69页 |
7.1 重构介绍 | 第61-62页 |
7.2 为什么重构 | 第62-65页 |
7.3 何时重构 | 第65-66页 |
7.4 怎样重构 | 第66-68页 |
7.4.1 现有代码的重构 | 第66-67页 |
7.4.2 设计模式的重构 | 第67页 |
7.4.3 框架的重构 | 第67-68页 |
7.5 重构与重用 | 第68-69页 |
8 软件产品线 | 第69-74页 |
8.1 什么是产品线 | 第69-72页 |
8.2 产品线的几个中用问题 | 第72-74页 |
8.2.1 产品线的范围 | 第72-73页 |
8.2.2 产品线的重用技术 | 第73页 |
8.2.3 产品线的支持环境 | 第73-74页 |
8.2.4 产品线的实施 | 第74页 |
9 总结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声明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