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0页 |
1.1 流量工程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 第7-8页 |
1.2 背景和动机 | 第8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8-9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9-10页 |
第二章 MPLS 协议 | 第10-18页 |
2.1 MPLS 基本概念 | 第10-12页 |
2.2 MPLS 工作流程 | 第12-14页 |
2.3 标记分配协议 | 第14-15页 |
2.4 MPLS 路由 | 第15-17页 |
2.4.1 显示路由 | 第16页 |
2.4.2 约束路由 | 第16-17页 |
2.5 MPLS 流量工程 | 第17页 |
2.6 本章总结 | 第17-18页 |
第三章 流量工程算法综述 | 第18-26页 |
3.1 流量工程算法综述 | 第18-24页 |
3.1.1 PBR | 第18-19页 |
3.1.2 DBR | 第19页 |
3.1.3 Internet 流量工程中的显示路由算法 | 第19-20页 |
3.1.4 MPLS 网络中基于约束的多径流量工程方案 | 第20页 |
3.1.5 对业务需求变化和不确定性具有鲁棒性的域内路由算法 | 第20-21页 |
3.1.6 MIRA | 第21页 |
3.1.7 有带宽保证的路由选择算法 | 第21-22页 |
3.1.8 基于MPLS 流量工程的负载平衡算法 | 第22页 |
3.1.9 MPLS 网络中带宽保证的路由研究 | 第22-24页 |
3.2 具有服务区分意识的在线路由算法的提出 | 第24-25页 |
3.2.1 现有流量工程算法存在的问题 | 第24页 |
3.2.2 具有服务区分意识的在线路由算法 | 第24-25页 |
3.3 本章总结 | 第25-26页 |
第四章 具有服务区分意识的在线路由算法 | 第26-34页 |
4.1 网络模型 | 第26页 |
4.2 优化公式 | 第26-27页 |
4.3 基于链路带宽分配值的路径集计算 | 第27-30页 |
4.3.1 算法概述 | 第28页 |
4.3.2 算法的伪代码表示 | 第28-30页 |
4.4 在线路由算法 | 第30-33页 |
4.4.1 算法概述 | 第30-31页 |
4.4.2 算法的伪代码表示 | 第31-32页 |
4.4.3 算法说明 | 第32-33页 |
4.5 结论 | 第33-34页 |
第五章 仿真实验和性能分析 | 第34-49页 |
5.1 实验工具的选择 | 第34-37页 |
5.1.1 LINDO 简介 | 第34-36页 |
5.1.2 NS 中MPLS 和QOSPF 模块简介 | 第36-37页 |
5.2 算法实现 | 第37-38页 |
5.3 实验业务矩阵约束 | 第38-39页 |
5.4 仿真实验和性能分析 | 第39-48页 |
5.4.1 实验拓扑 | 第39-40页 |
5.4.2 实验业务矩阵约束条件 | 第40-41页 |
5.4.3 与CSPF 的比较实验 | 第41-48页 |
5.4.3.1 仿真实验设计 | 第41-42页 |
5.4.3.2 仿真实验结果比较和分析 | 第42-48页 |
5.5 结论 | 第48-4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0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49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