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 1-2 钛基生物医学材料作为硬组织修复和替换材料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 第11-19页 |
| 1-2-1 医用金属生物材料的发展 | 第11-12页 |
| 1-2-2 钛基生物医学材料的生物学性能 | 第12-13页 |
| 1-2-3 钛基生物医学材料的临床应用 | 第13-16页 |
| 1-2-4 钛基生物医学材料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 1-2-5 钛基生物医学材料的表面改性 | 第16-19页 |
| 1-3 钛基硬组织修复和替换材料的发展趋势 | 第19-20页 |
| 1-4 本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工作内容 | 第20-21页 |
| 1-4-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20页 |
| 1-4-2 主要工作内容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实验材料、设备及方法 | 第21-31页 |
| 2-1 实验材料 | 第21-23页 |
| 2-1-1 基体制备用原材料 | 第21页 |
| 2-1-2 钛酸钾晶须制备用原材料 | 第21页 |
| 2-1-3 表面微孔钛制备用原材料及试剂 | 第21页 |
| 2-1-4 表面微孔钛活化处理试验用试剂 | 第21-22页 |
| 2-1-5 生物相容性试验用试剂 | 第22-23页 |
|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3-24页 |
| 2-2-1 材料制备及性能测试用仪器及设备 | 第23页 |
| 2-2-2 表面活化用仪器及设备 | 第23页 |
| 2-2-3 生物学实验用仪器及设备 | 第23页 |
| 2-2-4 组织结构观察与成分分析用仪器及设备 | 第23-24页 |
| 2-3 实验思路及方法 | 第24-29页 |
| 2-3-1 纯钛基体的制备及样品的预处理 | 第25页 |
| 2-3-2 钛酸钾晶须的制备 | 第25页 |
| 2-3-3 表面微孔钛的制备 | 第25页 |
| 2-3-4 表面微孔钛的生物活化处理 | 第25页 |
| 2-3-5 生物学评价试验 | 第25-29页 |
| 2-4 显微组织观察、能谱及相结构分析 | 第29-30页 |
| 2-4-1 电镜样品的制备 | 第29-30页 |
| 2-4-2 显微组织观察、能谱及相分析 | 第30页 |
| 2-5 其它性能测试 | 第30-31页 |
| 2-5-1 表面显微硬度测试 | 第30页 |
| 2-5-2 表面粗糙度测定 | 第30页 |
| 2-5-3 离子浓度测定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钛酸钾晶须的制备及显微组织分析 | 第31-44页 |
| 3-1 引言 | 第31页 |
| 3-2 钛酸钾晶须的制备工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40页 |
| 3-2-1 K_2CO_3和TiO_2摩尔配比(记为K/T比)对合成钛酸钾晶须的影响 | 第32-35页 |
| 3-2-2 煅烧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合成钛酸钾晶须的影响 | 第35-40页 |
| 3-3 钛酸钾晶须微结构分析 | 第40-44页 |
| 第四章 表面微孔钛的制备及其生物活化 | 第44-59页 |
| 4-1 引言 | 第44页 |
| 4-2 表面微孔钛制备及形态分析 | 第44-49页 |
| 4-2-1 表面微孔钛的制备 | 第44-46页 |
| 4-2-2 表面微孔形态及表面能谱分析 | 第46-49页 |
| 4-3 表面微孔钛形成机理探讨 | 第49-53页 |
| 4-4 表面微孔钛的生物活化 | 第53-59页 |
| 4-4-1 生物活化工艺的确定 | 第53-55页 |
| 4-4-2 表面微孔钛生物活化后活化层的表面形态及相组成分析 | 第55-59页 |
| 第五章 表面微孔钛活化后的生物学评价 | 第59-71页 |
| 5-1 引言 | 第59页 |
| 5-2 耐腐蚀性能测试 | 第59-61页 |
| 5-2-1 模拟体液组成对材料的影响 | 第59-60页 |
| 5-2-2 pH值变化对材料的影响 | 第60-61页 |
| 5-3 模拟体液培养试验 | 第61-65页 |
| 5-4 体外细胞培养实验 | 第65-71页 |
| 5-4-1 材料表面细胞形态学观察 | 第65-69页 |
| 5-4-2 细胞计数试验 | 第69-71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71-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