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法处理压裂返排液的实验研究
前言 | 第1-10页 |
1 综述 | 第10-20页 |
1.1 压裂返排液的产生及处理现状 | 第10-12页 |
1.1.1 压裂工艺原理 | 第10页 |
1.1.2 压裂液的组成 | 第10-11页 |
1.1.3 压裂返排液的污染特征 | 第11页 |
1.1.4 压裂返排液的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1.2 废水生物处理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12-18页 |
1.2.1 好氧生物处理的发展 | 第13-15页 |
1.2.2 厌氧生物处理的发展 | 第15-16页 |
1.2.3 厌氧与好氧组合法 | 第16页 |
1.2.4 生物自然净化的发展 | 第16-18页 |
1.3 废水生物处理的发展趋势 | 第18-20页 |
2 预处理阶段实验研究 | 第20-28页 |
2.1 混凝沉降实验 | 第20-26页 |
2.1.1 实验方法 | 第21-25页 |
2.1.2 结果讨论 | 第25-26页 |
2.2 Fe/C微电解实验 | 第26页 |
2.2.1 实验方法 | 第26页 |
2.2.2 结果讨论 | 第26页 |
2.3 活性炭吸附 | 第26-27页 |
2.3.1 实验方法 | 第27页 |
2.3.2 结果讨论 | 第27页 |
2.4 预处理实验小结 | 第27-28页 |
3 压裂返排液的可生化性实验 | 第28-31页 |
3.1 废水生物法处理的条件 | 第28-29页 |
3.2 压裂返排液的可生化性实验 | 第29-31页 |
4 生物处理实验 | 第31-51页 |
4.1 主要实验设备及材料 | 第31页 |
4.2 分析项目及测试方法 | 第31-32页 |
4.3 微生物的培养及驯化 | 第32页 |
4.4 影响因素考察 | 第32-41页 |
4.4.1 溶解氧的影响 | 第32-36页 |
4.4.2 pH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36-38页 |
4.4.3 温度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38-40页 |
4.4.4 初始浓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0-41页 |
4.4.5 增加反应器中微生物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1页 |
4.5 生物相观察 | 第41-43页 |
4.6 微生物耐盐性实验 | 第43-46页 |
4.7 生物处理小结 | 第46页 |
4.8 废水生物处理机理探讨 | 第46-51页 |
5 生物处理动力学研究 | 第51-57页 |
5.1 实验方法 | 第51页 |
5.2 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 第51-53页 |
5.3 COD降解动力学关系的求取 | 第53-56页 |
5.3.1 降解动力学关系 | 第53-55页 |
5.3.2 温度系数θ计算 | 第55-56页 |
5.4 动力学实验小结 | 第56-57页 |
6 结论与问题 | 第57-59页 |
6.1 结论 | 第57-58页 |
6.2 存在的问题和以后研究的方向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