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型海绵镍催化剂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研究
| 前言 | 第1-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16页 |
| ·概述 | 第8页 |
| ·甲烷制合成气生产主要工艺 | 第8-10页 |
| ·水蒸气重整工艺(SRM) | 第8-9页 |
| ·甲烷部分氧化工艺(POM) | 第9-10页 |
| ·反应机理 | 第10-12页 |
| ·间接反应机理 | 第10-11页 |
| ·直接反应机理 | 第11-12页 |
| ·催化剂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Ni系催化剂 | 第12-13页 |
| ·整体型催化剂 | 第13页 |
| ·海绵镍制备工艺 | 第13-15页 |
| ·泡沫塑料基体 | 第14页 |
| ·泡沫塑料的导电化处理 | 第14页 |
| ·电沉积镍 | 第14页 |
| ·热解与还原 | 第14-15页 |
|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课题意义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16-29页 |
| ·实验原料及规格 | 第16页 |
| ·整体型催化剂制备 | 第16-20页 |
| ·催化剂材料 | 第16页 |
| ·整体型催化剂制备 | 第16-17页 |
| ·反应前催化剂表征 | 第17-20页 |
| ·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20-29页 |
| ·实验装置及流程 | 第20-22页 |
| ·反应器 | 第20-22页 |
| ·质量流量控制器及显示仪 | 第22页 |
| ·温度控制仪 | 第22页 |
| ·分析方法 | 第22-26页 |
| ·仪器及条件 | 第22-23页 |
| ·仪器原理 | 第23-24页 |
| ·色谱程序升温条件 | 第24-26页 |
| ·催化剂评价方法 | 第26-27页 |
| ·操作步骤 | 第26页 |
| ·数据处理 | 第26-27页 |
| ·催化剂表征 | 第27-29页 |
|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 | 第27页 |
| ·X射线衍射(XRD) | 第27页 |
| ·程序升温脱附(TPD)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整体型海绵镍催化剂甲烷部分氧化反应研究 | 第29-40页 |
| ·CH4/O2配比的选择 | 第29-30页 |
| ·反应温度的选择 | 第30-32页 |
| ·空速的影响 | 第32-33页 |
| ·床层高径比的选择 | 第33-35页 |
| ·整体型海绵镍催化剂脱附性能对反应结果影响分析 | 第35-37页 |
| ·H2脱附性能及其对选择性影响的研究 | 第35-36页 |
| ·CO脱附性能及其对选择性影响的研究 | 第36-37页 |
| ·优化条件下催化剂评价 | 第37-38页 |
| ·小结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整体型海绵镍催化剂天然气部分氧化反应研究 | 第40-48页 |
| ·C/O2配比的选择 | 第40-42页 |
| ·反应温度的选择 | 第42-43页 |
| ·天然气与甲烷部分氧化反应性能对比 | 第43-45页 |
| ·优化条件下催化剂评价 | 第45-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48-49页 |
| 符号表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4-55页 |
| 附录一 TPD空白试验 | 第55-56页 |
| 附录二 标准合成气气相色谱谱图 | 第56-57页 |
| 附录三 甲烷作为原料气时气体体系气相色谱谱图 | 第57-58页 |
| 附录四 天然气原料气时气体体系气相色谱谱图 | 第58-59页 |
| 附录五 整体型海绵镍催化剂上8小时考察实验数据 | 第59-60页 |
| 致 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