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DXP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8-9页 |
| 第二章 网络安全与入侵检测 | 第9-14页 |
| ·网络安全概论 | 第9-14页 |
| ·网络安全的目标 | 第9-12页 |
| ·传统安全模型和技术的局限性 | 第12-14页 |
| 第三章 入侵检测技术概述 | 第14-29页 |
| ·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 | 第14-18页 |
| ·入侵检测的发展历史 | 第14-15页 |
| ·通用入侵检测模型 | 第15-18页 |
| ·通用入侵检测框架 | 第18-20页 |
| ·入侵检测系统的体系结构 | 第20-23页 |
|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 | 第20-21页 |
|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 | 第21-22页 |
| ·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 | 第22-23页 |
| ·入侵检测的方法和技术 | 第23-27页 |
| ·误用检测 | 第23-25页 |
| ·异常检测技术 | 第25-26页 |
| ·其他检测技术 | 第26-27页 |
| ·入侵检测系统的响应机制 | 第27-29页 |
| ·主动响应 | 第27-28页 |
| ·被动响应 | 第28-29页 |
| 第四章 BEEP概述 | 第29-41页 |
| ·BEEP简介 | 第29-30页 |
| ·BEEP的功能 | 第30-33页 |
| ·BEEP用法剖析 | 第33-41页 |
| ·BEEP用法概述 | 第33-34页 |
| ·BEEP交互 | 第34-35页 |
| ·BEEP双向性 | 第35-41页 |
| 第五章 IDXP系统 | 第41-48页 |
| ·IDXP简介 | 第41页 |
| ·IDXP模型 | 第41-44页 |
| ·建立连接 | 第41-42页 |
| ·传输数据 | 第42-43页 |
| ·连接的撤销 | 第43页 |
| ·信任模型 | 第43-44页 |
| ·IDXP框架 | 第44-47页 |
| ·IDXP框架概述 | 第44页 |
| ·IDXP框架的标志和初始化 | 第44-45页 |
| ·IDXP框架语义 | 第45页 |
| ·IDXP-GREETING元素 | 第45-46页 |
| ·OPTION元素 | 第46-47页 |
| ·IDXP在CNGUARD中的应用 | 第47-48页 |
| 第六章 CNGuard系统总体设计 | 第48-67页 |
| ·智能检测技术介绍 | 第48-52页 |
| ·基于统计的入侵检测 | 第48-49页 |
| ·基于专家系统的入侵检测方案 | 第49-50页 |
| ·基于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 | 第50-51页 |
| ·基于Agent的入侵检测 | 第51-52页 |
| ·CNGuard的总体结构 | 第52-55页 |
| ·总体结构 | 第52-53页 |
| ·工作原理 | 第53-55页 |
| ·安全代理-SecAgent的结构与功能 | 第55-61页 |
| ·SecAgent构造 | 第55-56页 |
| ·SecAgent中的关键模块 | 第56-61页 |
| ·通信系统后台监控管理模块 | 第56-60页 |
| ·系统启动/停止监控管理模块 | 第60-61页 |
| ·黑板协调系统的原理与功能 | 第61-67页 |
| ·功能 | 第61页 |
| ·工作原理 | 第61-63页 |
| ·黑板协调系统的关键模块 | 第63-67页 |
| ·黑板系统主控模块 | 第63-65页 |
| ·用户交互监控模块 | 第65页 |
| ·实时推理系统 | 第65-67页 |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7-70页 |
| ·本文工作的总结以及系统运行情况 | 第67-68页 |
| ·入侵检测的发展趋势 | 第68-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