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39页 |
一、 个人破产的历史演进 | 第7-9页 |
二、 问题的提出:我国应允许个人适用破产程序 | 第9-11页 |
三、 建立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的必要性 | 第11-14页 |
(一) 没有个人破产内容的《破产法》不是一部完整的《破产法》 | 第11页 |
(二) 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秩序的需要 | 第11-12页 |
(三) 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是维护债权人、债务人合法权益的需要 | 第12-13页 |
(四) 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是与国际规则接轨的需要 | 第13-14页 |
四、我国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可行性 | 第14-19页 |
(一) 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符合国家政策取向 | 第14-15页 |
(二) 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具有法理学依据 | 第15-16页 |
1、 基于平等的观念 | 第15-16页 |
2、 基于增进社会经济关系稳定性的要求 | 第16页 |
(三) 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符合经济学原理 | 第16-17页 |
1、 允许个人破产是理性的选择 | 第16-17页 |
2、 赋予个人破产能力符合经济学上的卡多勒黑克思效益 | 第17页 |
(四) 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已具备事实基础 | 第17-19页 |
1、 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是个人商行为普遍化的需要 | 第17-18页 |
2、 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是实施消费信贷政策的需要 | 第18-19页 |
3、 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是个人信用制度发展的需要 | 第19页 |
五、 个人破产的一般理论 | 第19-27页 |
(一) 对“个人破产”中“个人的理解” | 第19-22页 |
(二) 个人破产的法律特征——与法人破产的比较 | 第22-24页 |
1、 破产主体的特殊性 | 第22页 |
2、 破产能力的无差异性 | 第22-23页 |
3、 破产原因的复杂性 | 第23-24页 |
4、 个人破产的人道主义精神 | 第24页 |
(三) 个人破产与个人所参与的非法人企业破产的联系 | 第24-25页 |
(四) 遗产破产 | 第25-27页 |
六、 建立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的设想 | 第27-39页 |
(一) 破产申请条件 | 第27-28页 |
(二) 破产财产和自由财产制度 | 第28-30页 |
(三) 破产和解制度 | 第30-31页 |
(四) 破产不得免除的债务 | 第31页 |
(五) 人格破产与复权制度 | 第31-33页 |
(六) 破产宣告的域外效力 | 第33-35页 |
(七) 个人破产犯罪 | 第35-39页 |
1、 概念及特征 | 第36页 |
2、 罪名设置 | 第36-38页 |
3、 刑罚设置 | 第38-39页 |
4、 立法体制 | 第39页 |
结论 | 第39-41页 |
主要参考书目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