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第一章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 第11-18页 |
1 引言 | 第11-12页 |
2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 第12-16页 |
2.1 电化学发光的原理 | 第13-14页 |
2.2 磁性微球技术 | 第14页 |
2.3 生物素—亲和素(或链霉亲和素)技术 | 第14-15页 |
2.4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原理 | 第15-16页 |
3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应用 | 第16-18页 |
3.1 蛋白质和激素分析 | 第16页 |
3.2 毒素和病毒抗原分析 | 第16-17页 |
3.3 核酸杂交分析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实验装置 | 第18-22页 |
1 探测器 | 第18-20页 |
1.1 PMT的主要性能指标 | 第18-19页 |
1.2 MP-962型单光子计数模块 | 第19-20页 |
2 实验装置简介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提高电化学发光效率实验研究 | 第22-29页 |
1 引言 | 第22-23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3-24页 |
2.1 试剂和仪器 | 第23-24页 |
2.2 不同形状电极的选择 | 第24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4页 |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4-29页 |
3.1 电化学发光影像 | 第24-26页 |
3.2 不同形状电极电化学发光强度对比 | 第26页 |
3.3 电化学发光曲线 | 第26-27页 |
3.4 检测Ru(bpy)_3Cl_2·6H_2O的线性曲线 | 第27-28页 |
3.5 光纤的采用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发光标记物的合成及光谱分析 | 第29-39页 |
1 引言 | 第29页 |
2 合成步骤 | 第29-31页 |
2.1 Ru(bpy)_2(dcbpy)(PF_6)_2的合成 | 第30-31页 |
2.2 Ru(bpy)_3~(2+)—NHS ester的合成 | 第31页 |
3 Ru(bpy)_3~(2+)—NHS ester的光谱特性 | 第31-39页 |
3.1 红外吸收光谱 | 第31-36页 |
3.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36-39页 |
第五章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人血清p53抗体 | 第39-49页 |
1 引言 | 第39-40页 |
2 实验部分 | 第40-44页 |
2.1 材料 | 第40-41页 |
2.2 抗体和蛋白的标记 | 第41-43页 |
2.3 ECL检测 | 第43页 |
2.4 IM-ECL检测p53抗体定标曲线的制定 | 第43页 |
2.5 定量分析癌症病人血清p53抗体方法 | 第43-44页 |
3 结果 | 第44-47页 |
3.1 临界值 | 第44页 |
3.2 系统稳定性 | 第44-45页 |
3.3 定标曲线 | 第45页 |
3.4 癌症病人血清p53抗体的定量分析结果 | 第45-47页 |
4 讨论 | 第47-49页 |
展望 | 第49-50页 |
结束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发表论文及专利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