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前言及综述部分 | 第8-34页 |
| 1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基因转化的研究 | 第9-17页 |
| ·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机理的研究 | 第9-12页 |
| ·与农杆菌转化相关的基因 | 第9-10页 |
| ·Vir基因的诱导 | 第10页 |
| ·T-DNA复合物的形成和跨膜运输 | 第10-11页 |
| ·T-DNA在植物基因组中的整合 | 第11-12页 |
| ·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法在植物转基因中的应用 | 第12页 |
| ·影响农杆菌转化的因素 | 第12-17页 |
| ·转基因受体的影响 | 第13-14页 |
| ·外源基因供体的影响 | 第14-15页 |
| ·共培养条件的影响 | 第15-16页 |
| ·植物培养基的影响和外植体培养条件的影响 | 第16-17页 |
| 2 水稻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 ·直接转化法 | 第17-19页 |
| ·基因枪转化法 | 第17-18页 |
| ·花粉管通道法 | 第18页 |
| ·电激法 | 第18-19页 |
|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法 | 第19-20页 |
|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系统的初步建立 | 第19-20页 |
|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系统的优化 | 第20页 |
| 3 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 | 第20-32页 |
| ·水稻基因组序列的测定 | 第21-25页 |
| ·水稻序列表达标签的测序 | 第21-22页 |
| ·水稻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 | 第22-25页 |
| ·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 | 第25-31页 |
| ·基因表达差异分析技术在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中应用 | 第25-26页 |
| ·系统基因敲除技术在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 第26-31页 |
|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法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31-32页 |
| 4 立题依据和意义 | 第32-33页 |
| 5 本实验的技术路线 | 第33-34页 |
| 第二章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一步转化方法的建立 | 第34-47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42页 |
| ·材料 | 第34-36页 |
| ·植物材料 | 第34页 |
| ·菌株与质粒 | 第34-35页 |
| ·培养基 | 第35-36页 |
| ·方法 | 第36-42页 |
| ·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继代 | 第36页 |
|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 | 第36-37页 |
| ·抗性植株的再生 | 第37页 |
| ·水稻总DNA的提取 | 第37-38页 |
| ·转化植株的PCR分析 | 第38-39页 |
| ·转基因植物的Southern分析 | 第39-42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7页 |
| ·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继代 | 第42页 |
|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植株的一步再生 | 第42-44页 |
| ·转化植株的分子检测 | 第44-47页 |
| ·PCR扩增 | 第44-45页 |
| ·Southern blot检测 | 第45-47页 |
| 第三章 基因捕捉系统检测 | 第47-51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7页 |
| ·材料 | 第47页 |
| ·GUS组织化学染色检测 | 第47页 |
| ·试剂配制 | 第47页 |
| ·染色方法 | 第47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7-51页 |
| 第四章 激活标签在水稻突变体库构建中的可行性检测 | 第51-58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5页 |
| ·材料 | 第51-52页 |
| ·植物材料 | 第51页 |
| ·菌株与质粒 | 第51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51-52页 |
| ·方法 | 第52-55页 |
| ·质粒DNA的大量提取 | 第52-53页 |
| ·工程农杆菌的制备 | 第53-54页 |
|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 第54页 |
| ·蛋白含量测定 | 第54页 |
| ·GUS活性定量测定 | 第54-55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5-58页 |
| ·质粒转化及工程农杆菌的鉴定 | 第56页 |
|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 第56页 |
| ·GUS化学组织染色 | 第56-57页 |
| ·GUS活性检测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T-DNA插入突变的植株的获得 | 第58-61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1-68页 |
| 1 结论 | 第61-62页 |
| ·农杆菌介导的一步转化方法的建立 | 第61页 |
| ·对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 | 第61页 |
| ·基因捕捉的组织化学染色检测 | 第61-62页 |
| ·激活标签的可行性检测 | 第62页 |
| ·突变体植株的获得 | 第62页 |
| 2 讨论 | 第62-68页 |
| ·水稻转化系统的建立 | 第62-63页 |
| ·基因捕捉系统的检测 | 第63-64页 |
| ·激活标签的可行性检测 | 第64-65页 |
| ·突变体的性状分析 | 第65-66页 |
| ·整个转化系统在水稻突变体库中的应用价值 | 第66-67页 |
| ·实验的后继工作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6页 |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76-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