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第1-33页 |
一、 课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 第17-21页 |
二、 相关课题的研究情况综述 | 第21-28页 |
三、 本文的指导思想、研究视角、方法 | 第28-30页 |
四、 本文的结构 | 第30-33页 |
第一章 现代化及所有制结构的理论分析 | 第33-53页 |
第一节 现代化的理论解读 | 第33-39页 |
一、 现代化思潮的形成及主要流派 | 第33-35页 |
二、 “现代化”的概念 | 第35-37页 |
三、 关于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 第37-39页 |
第二节 关于“小康社会”的问题 | 第39-46页 |
一、 关于“小康”的理论分析 | 第39-42页 |
二、 关于“小康”的指标体系问题 | 第42-44页 |
三、 关于西部民族地区的小康和现代化问题 | 第44-46页 |
第三节 所有制结构与区域现代化的关系 | 第46-53页 |
一、 区域现代化要求所有制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 | 第47-48页 |
二、 所有制结构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总体水平 | 第48-50页 |
三、 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 第50-51页 |
四、 马克思关于“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的启示 | 第51-53页 |
第二章 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考察 | 第53-80页 |
第一节 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化的背景与动力 | 第53-60页 |
一、 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背景 | 第53-55页 |
二、 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化的内在动力 | 第55-59页 |
三、 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化的外部动力 | 第59-60页 |
第二节 西部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考察 | 第60-74页 |
一、 现代化在西部民族地区的全面启动 | 第60-66页 |
二、 三线建设时期现代化的进展 | 第66-69页 |
三、 现代化的起飞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进展 | 第69-74页 |
第三节 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的基本特点和评价 | 第74-80页 |
一、 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基本特点 | 第74-77页 |
二、 对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化的评价 | 第77-80页 |
第三章 西部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考察 | 第80-125页 |
第一节 西部民族地区的个体私营经济 | 第80-104页 |
一、 西部民族地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条件 | 第80-84页 |
二、 西部民族地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历程 | 第84-104页 |
第二节 西部民族地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 第104-113页 |
一、 个体经济现状 | 第104-106页 |
二、 私营经济现状 | 第106-107页 |
三、 个体私营工业的现状 | 第107-109页 |
四、 从内蒙古看民族地区个体私营经济的现状 | 第109-113页 |
第三节 西部民族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 | 第113-125页 |
一、 西部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条件 | 第113-115页 |
二、 西部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历程 | 第115-118页 |
三、 各民族地区利用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情况 | 第118-122页 |
四、 外资商业的情况 | 第122-125页 |
第四章 西部民族地区的所有制结构分析 | 第125-169页 |
第一节 西部民族地区所有制结构的演变、现状与特点 | 第125-143页 |
一、 西部民族地区所有制结构的演变 | 第125-131页 |
二、 西部民族地区所有制结构的现状 | 第131-138页 |
三、 西部民族地区所有制结构的基本特点 | 第138-143页 |
第二节 东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 | 第143-153页 |
一、 东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概述 | 第143-148页 |
二、 东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比较 | 第148-153页 |
第三节 西部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153-169页 |
一、 区位条件的制约 | 第154-156页 |
二、 区域经济整体滞后的制约 | 第156-157页 |
三、 制度、政府区域发展战略及政策的制约 | 第157-162页 |
四、 民族传统文化的制约 | 第162-164页 |
五、 非公有制企业经营困难的影响 | 第164-169页 |
第五章 非公有制经济滞后对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 第169-201页 |
第一节 非公有制经济--现代化的持续动力 | 第169-179页 |
一、 百川汇海--现代化的不竭源泉 | 第169-171页 |
二、 非公有制经济在资源配置和效率方面的优势 | 第171-173页 |
三、 小规模非公有制企业市场竞争优势的理论分析 | 第173-175页 |
四、 非公有制经济对现代化贡献的实证分析 | 第175-179页 |
第二节 非公有制经济滞后对经济现代化的制约 | 第179-189页 |
一、 对西部民族地区工业化和区域整体发展的制约 | 第179-184页 |
二、 对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反贫困事业的制约 | 第184-189页 |
第三节 对政治、教育、社会文化现代化的制约 | 第189-201页 |
一、 对政治现代化的制约 | 第190-194页 |
二、 对教育现代化的制约 | 第194-197页 |
三、 对社会现代化的制约 | 第197-201页 |
第六章 加速发展西部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思路 | 第201-229页 |
第一节 21世纪初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第201-212页 |
一、 21世纪初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历史条件 | 第201-204页 |
二、 西部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面临的发展机遇 | 第204-209页 |
三、 新世纪西部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面临的挑战 | 第209-212页 |
第二节 加速西部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路 | 第212-229页 |
一、 进一步推进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 | 第212-215页 |
二、 推进制度创新,创造公平和宽松的外部环境 | 第215-224页 |
三、 全面调整有关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 | 第224-227页 |
四、 西部民族地区非公有制企业要自强不息,增强核心竞争力 | 第227-229页 |
结语 | 第229-231页 |
参考文献 | 第231-237页 |
附表 | 第237-239页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239-240页 |
声明 | 第240-241页 |
后记 | 第2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