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20页 |
绪论 | 第20-25页 |
一、 论文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 第21-23页 |
三、 正确认识藏区经济的发展 | 第23-25页 |
第一章 青藏高原东缘藏区旅游业发展的理论研究 | 第25-52页 |
第一节 青藏高原东缘藏区概述 | 第25-31页 |
一、 自然环境条件 | 第25-30页 |
二、 民族的分布及民族文化特色 | 第30-31页 |
第二节 藏区经济发展的第三条道路 | 第31-36页 |
一、 藏区能否走现代化之路 | 第31-34页 |
二、 藏区经济发展的第三条道路--现代生活之路 | 第34-36页 |
第三节 藏区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理论问题 | 第36-44页 |
一、 跨越式发展的含义 | 第37-39页 |
二、 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前提条件和主要内容 | 第39-41页 |
三、 为什么旅游业能够超越区域生产力发展总体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 第41-44页 |
第四节 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 第44-52页 |
一、 旅游产业结构及其优化调整 | 第44-45页 |
二、 进一步认识旅游业的六大要素 | 第45-48页 |
三、 对旅游产业进行合理空间布局的必要性 | 第48-52页 |
第二章 青藏高原东缘藏区旅游业发展及其社会文化影响 | 第52-105页 |
第一节 旅游经济带来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区居民的富裕 | 第52-61页 |
一、 旅游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 第52-54页 |
二、 旅游地社区居民凭借旅游业过上了富裕生活 | 第54-60页 |
三、 从住房的修葺花费来看社区居民经济状况的变化 | 第60-61页 |
第二节 景区居民在旅游开发后婚姻观念的变化 | 第61-66页 |
一、 景区居民婚姻基础观念的变化 | 第61-64页 |
二、 景区居民对第三者态度的变化 | 第64-66页 |
第三节 旅游地居民风俗习惯的变迁 | 第66-75页 |
一、 旅游业发展对当地居民居住习惯的影响 | 第67-74页 |
二、 旅游业发展对景区居民餐饮习俗的影响 | 第74-75页 |
第四节 旅游地居民价值观念的变迁 | 第75-91页 |
一、 对日常生活费用外的资金的态度 | 第75-84页 |
二、 对经商的观念的变迁 | 第84-85页 |
三、 对子女的期望的观念变迁 | 第85-87页 |
四、 宗教信仰的变化 | 第87-91页 |
第五节 旅游业发展对景区居民生活的影响及居民的态度问题 | 第91-105页 |
一、 大量游客进入旅游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 第91-97页 |
二、 旅游地居民对游客的态度 | 第97-99页 |
三、 投资者和从业者的大量进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 第99-103页 |
四、 居民对投资者和从业者的态度 | 第103-105页 |
第三章 青藏高原东缘藏区发展旅游业的对策研究 | 第105-141页 |
第一节 旅游城镇规划、建设与民族文化保护 | 第105-113页 |
一、 青藏高原东缘藏区旅游城镇规划编制和规划控制的必要性 | 第105-106页 |
二、 青藏高原东缘藏区旅游城镇规划和建设的现状 | 第106-111页 |
三、 青藏高原东缘藏区旅游城镇规划建设的思路与途径 | 第111-113页 |
第二节 如何对青藏高原东缘藏区的旅游产业进行空间布局 | 第113-120页 |
一、 旅游产品结构体系的布局 | 第113-117页 |
二、 城镇服务产品供给体系的合理布局 | 第117-120页 |
第三节 延长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模式 | 第120-130页 |
一、 旅游地生命周期的三种模式 | 第120-126页 |
二、 青藏高原东缘藏区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评估和对策 | 第126-130页 |
第四节 风景资源产权及其管理的特殊性 | 第130-141页 |
一、 风景资源的特殊性 | 第130-131页 |
二、 风景资源产权及其管理的特殊性 | 第131-132页 |
三、 风景资源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132-136页 |
四、 青藏高原东缘藏区风景资源管理模式--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 | 第136-141页 |
结语 | 第141-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4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研究成果及主持、参与的重要课题 | 第148-149页 |
声明 | 第149-150页 |
致谢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