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胚状体诱导及形态发生中的生理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1 前言 | 第6-7页 |
2 文献综述 | 第7-11页 |
·植物体细胞胚分化方式 | 第7页 |
·SE发生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 第7页 |
·植物生长物质与体胚发生 | 第7-8页 |
·SE发生与胚性基因的表达 | 第8-9页 |
·草莓胚状体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1-14页 |
·实验材料及离体培养技术路线 | 第11页 |
·材料 | 第11页 |
·技术路线 | 第11页 |
·试验设计 | 第11-14页 |
·不同外植体胚状体的诱导 | 第11-12页 |
·草莓花药胚状体诱导的研究 | 第12-13页 |
·胚状体形态发生的研究 | 第13页 |
·胚状体发生的生理生化研究 | 第13-14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14-28页 |
·不同外植体体胚的诱导 | 第14-16页 |
·不同外植体的胚状体发生情况 | 第14-15页 |
·生长素种类对不同外植体体胚诱导率的影响 | 第15-16页 |
·不同基因型草莓花药体胚的诱导 | 第16-23页 |
·花药离体培养的形态变化 | 第16页 |
·基因型对花药诱导和分化的影响 | 第16-19页 |
·激素配比对花药诱导和分化的影响 | 第19-22页 |
·暗培养对花药体胚的诱导影响 | 第22-23页 |
·胚状体形态发生 | 第23页 |
·胚状体发生的生理生化 | 第23-28页 |
·花药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 第23-26页 |
·EC与NEC的内源激素含量 | 第26-27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 | 第27-28页 |
5 小结 | 第28-29页 |
6 讨论 | 第29-33页 |
·草莓胚状体的形态发生 | 第29页 |
·外源激素与花药体胚发生 | 第29-30页 |
·内源激素动态变化与体胚发生 | 第30-32页 |
·可溶性蛋白动态变化与体胚发生 | 第32页 |
·暗培养与花药诱导 | 第32-33页 |
7 本研究的意义和对下一步工作的思考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8页 |
英文摘要 | 第38-40页 |
附图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硕士学习期间发表文章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