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脱水、厌氧消化及厌氧堆肥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9页 |
一、 前言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1.2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4-47页 |
2.1 污泥的成分、分类、性质和潜能分析 | 第14-17页 |
2.2 污泥的处置现状 | 第17-35页 |
2.2.1 污泥排海 | 第18页 |
2.2.2 污泥土地填埋 | 第18-19页 |
2.2.3 污泥焚烧 | 第19-21页 |
2.2.4 污泥低温热解 | 第21-23页 |
2.2.5 污泥的土地利用 | 第23-26页 |
2.2.6 污泥农用及其存在问题 | 第26-35页 |
2.2.6.1 污泥农用状况 | 第26-27页 |
2.2.6.2 污泥农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35页 |
2.2.6.2.1 重金属 | 第27-32页 |
2.2.6.2.2 病原体 | 第32-34页 |
2.2.6.2.3 盐分 | 第34页 |
2.2.6.2.4 有害有机污染物 | 第34-35页 |
2.2.6.2.5 N、P污染与污泥施用量 | 第35页 |
2.3 污泥的减量化和无害化 | 第35-42页 |
2.3.1 污泥减量化 | 第36-39页 |
2.3.1.1 污泥的浓缩 | 第36页 |
2.3.1.2 污泥的脱水 | 第36-39页 |
2.3.2 污泥的无害化稳定 | 第39-42页 |
2.3.2.1 污泥厌氧消化 | 第40-41页 |
2.3.2.2 污泥的堆肥 | 第41-42页 |
2.4 污泥的其它利用 | 第42-45页 |
2.5 污泥处置方法的可行性分析 | 第45-47页 |
三、 实验材料及分析方法 | 第47-52页 |
3.1 污泥概况 | 第47页 |
3.2 仪器与设备 | 第47-48页 |
3.3 试剂 | 第48页 |
3.4 污泥的取样 | 第48页 |
3.5 分析方法 | 第48-52页 |
3.5.1 含水率 | 第48页 |
3.5.2 比重 | 第48-49页 |
3.5.3 TOC | 第49-50页 |
3.5.4 总N | 第50页 |
3.5.5 总P | 第50页 |
3.5.6 总K | 第50-51页 |
3.5.7 氨氮 | 第51页 |
3.5.8 产气量的测定 | 第51页 |
3.5.9 重金属的测定 | 第51-52页 |
四、 污泥脱水 | 第52-59页 |
4.1 实验装置和药品 | 第52-53页 |
4.1.1 实验装置 | 第52页 |
4.1.2 实验药品 | 第52-53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4.2.1 减压脱水 | 第53页 |
4.2.2 离心脱水 | 第53-54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54-55页 |
4.3.1 减压脱水 | 第54-55页 |
4.3.2 离心脱水 | 第55页 |
4.4 污泥化学调理机理探讨 | 第55-59页 |
五、 污泥厌氧消化 | 第59-65页 |
5.1 实验装置和药品 | 第59页 |
5.1.1 实验装置 | 第59页 |
5.1.2 实验药品 | 第59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59-60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60-62页 |
5.3.1 温度的优化 | 第60-61页 |
5.3.2 合适的泥水比 | 第61-62页 |
5.4 分析与讨论 | 第62-65页 |
六、 污泥厌氧堆肥 | 第65-73页 |
6.1 实验装置和药品 | 第65页 |
6.1.1 实验装置 | 第65页 |
6.1.2 实验药品 | 第65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65页 |
6.3 实验结果 | 第65-68页 |
6.3.1 堆肥温度的优化 | 第65-66页 |
6.3.2 适宜的含水率 | 第66-67页 |
6.3.3 重金属的检测 | 第67-68页 |
6.3.4 N、P、K含量的变化 | 第68页 |
6.4 污泥厌氧堆肥机理探讨 | 第68-71页 |
6.4.1 概述 | 第68-69页 |
6.4.2 碳、氮、磷的转化机理探讨 | 第69-71页 |
6.5 结果与讨论 | 第71-72页 |
6.6 工业化应用前景 | 第72-73页 |
七、 结论和建议 | 第73-75页 |
7.1 结论 | 第73-74页 |
7.2 存在问题和建议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