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6页 |
1.1 油液监测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 第9-11页 |
1.1.1 油液监测技术概述 | 第9-10页 |
1.1.2 油液监测技术发展方向 | 第10-11页 |
1.2 选题的指导思想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 油液监测智能化诊断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智能化油液监测系统的总体软件设计 | 第16-34页 |
2.1 油液监测的信息特征 | 第16-18页 |
2.2 油液监测的证据组合信息融合思想 | 第18-19页 |
2.3 分布式智能化油液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19-34页 |
2.3.1 分布组件对象的Client/Server计算模型 | 第19-21页 |
2.3.2 CLIPS嵌入式专家系统的设计 | 第21-23页 |
2.3.3 分布式油液监测数据库和知识库技术 | 第23-34页 |
第3章 油液监测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 第34-41页 |
3.1 分布式油液监测系统的硬件环境 | 第34-35页 |
3.2 油液监测的数据采集 | 第35-41页 |
3.2.1 红外光谱仪的数据格式转换 | 第35页 |
3.2.2 分析铁谱的磨粒图像采集 | 第35-37页 |
3.2.3 PQP的串口通讯 | 第37-39页 |
3.2.4 直读铁谱的串口通讯 | 第39-40页 |
3.2.5 监测数据的传输 | 第40-41页 |
第4章 分布式智能化油液监测系统软件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41-62页 |
4.1 系统的融合过程 | 第41页 |
4.2 油液监测分布组件对象 | 第41-51页 |
4.2.1 数据融合组件对象 | 第43-44页 |
4.2.2 特征融合组件对象 | 第44-48页 |
4.2.3 决策融合组件对象 | 第48-49页 |
4.2.4 专家系统组件对象 | 第49页 |
4.2.5 结论输出组件对象 | 第49-51页 |
4.3 系统的组件对象实现 | 第51-62页 |
4.3.1 定义组件接口 | 第52-56页 |
4.3.2 生成代理/存根DLL | 第56-58页 |
4.3.3 生成并注册本地服务程序 | 第58-59页 |
4.3.4 客户应用程序 | 第59-60页 |
4.3.5 远程访问能力 | 第60-62页 |
第五章 实例分析 | 第62-66页 |
5.1 12V180柴油机在用油趋势分析 | 第62-64页 |
5.2 8NVD48A-2u型船舶柴油机主导磨损型式判别 | 第64-6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6-67页 |
6.2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