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能利用、水电站工程论文--水能勘测与设计论文

黄河上游梯级水电效益分析及增强竞争力实践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语摘要第4-7页
1. 绪论第7-15页
 1.1. 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第7-9页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9-12页
  1.2.1 国内水电发展与研究概况第9-11页
  1.2.2 国外研究概况第11-12页
 1.3.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3-15页
  1.4.1 研究方法第13页
  1.4.2 技术路线第13-15页
2. 黄河上游梯级水电滚动开发现状第15-28页
 2.1. 黄河上游流域概况第15页
 2.2. 梯级规划方案第15-19页
 2.3. 黄河上游已建和在建水电站基本情况第19-22页
 2.4. 黄河上游梯级水电开发有利条件及现状第22-27页
  2.4.1 黄河上游龙羊峡~青铜峡河段开发的有利条件第22-23页
  2.4.2 黄河上游梯级水电滚动开发现状第23-25页
  2.4.3 黄河上游水电滚动开发方案第25-26页
  2.4.4 黄河上游水电滚动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6-27页
 2.5. 小结第27-28页
3. 黄河上游已建成电站效益分析第28-39页
 3.1 发电效益评价第28-34页
  3.1.1 水力发电效益的计算原理及方法第29-30页
  3.1.2 按实际平均发电效益计算分析第30-32页
  3.1.4 按实际平均电价及影子电价计算第32-33页
  3.1.5 结果分析第33-34页
 3.2 容量效益分析第34-39页
  3.2.1 综合利用对调峰容量的影响分析第34-36页
  3.2.2 容量效益分析第36-39页
4. “西电东送”、联网的综合效益分析第39-60页
 4.1 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在“西电东送”中的重要作用第39-41页
  4.1.1 “西电东送”水电电源布局第39-40页
  4.1.2 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在“西电东送”中具有重要作用第40-41页
 4.2 西北电网电力市场需求与黄河上游水电开发第41-47页
  4.2.1 西北电网需求第41-42页
  4.2.2 黄河上游水电开发第42-43页
  4.2.3 西北本区电力市场发展需求第43-47页
 4.3 西北电网与外区联网第47-52页
  4.3.1 西北华北联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47-49页
  4.3.2 西北电网与川渝电网联网工程水电跨流域补偿调节第49-51页
  4.3.3 小结第51-52页
 4.4 西电东送、区域联网效益分析第52-58页
  4.4.1 黄河上游水电为华北调峰联网工程效益分析第52-54页
  4.4.2 西北与川渝联网效益分析第54-58页
 4.5 小结第58-60页
5. 黄河上游梯级电站市场竞争力分析和支撑政策初步研究第60-86页
 5.1 电力市场竞争力第60-65页
  5.1.1 电力市场第60-61页
  5.1.2 我国电力市场发展现状第61-62页
  5.1.3 我国发展电力市场需解决的问题第62-64页
  5.1.4 市场竞争分析第64-65页
 5.2 黄河上游梯级电站市场竞争力分析第65-72页
  5.2.1 黄河上游梯级开发顺序第65-69页
  5.2.2 梯级电站竞争力分析第69-72页
 5.3 黄河上游水电滚动开发经营策略第72-77页
  5.3.1 我国水电开发利用管理回顾及现状第72-74页
  5.3.2 流域开发利用管理模式第74-77页
 5.4 黄河上游水电滚动开发模式与经营策略第77-83页
  5.4.1 连续滚动开发的资金筹措第77-78页
  5.4.2 合理确定梯级水电站的上网电价第78-79页
  5.4.3 政策支持第79-80页
  5.4.4 公司的经营和管理第80-83页
 5.5 黄河上游水电实现滚动开发的战略措施第83-86页
  5.5.1 关于开发方式第83页
  5.5.2 关于体制改革第83-84页
  5.5.3 关于国家政策扶持第84-86页
6. 结论和建议第86-88页
 6.1 主要结论第86-87页
 6.2 不足和继续研究建议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补肾调周法治疗肾虚不孕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小白菜硝酸盐含量基因型差异及其遗传行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