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乳液的性质及超微细硫化镍粒子的制备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18页 |
§1-1 微乳液的基本理论 | 第8-9页 |
1-1-1 微乳液的基本理论 | 第8页 |
1-1-2 微乳液的形成机理 | 第8-9页 |
§1-2 金属硫化物的应用进展 | 第9-13页 |
1-2-1 金属硫化物在古代炼丹术中的应用 | 第9-10页 |
1-2-2 金属硫化物在环保方面的应用 | 第10-12页 |
1-2-3 金属硫化物在光学方面的应用 | 第12页 |
1-2-4 金属硫化物在催化方面的应用 | 第12-13页 |
§1-3 金属硫化物的制备方法 | 第13-17页 |
1-3-1 化学气相沉积法 | 第13页 |
1-3-2 液膜反应法 | 第13页 |
1-3-3 离子交换膜法 | 第13-14页 |
1-3-4 元素合成法 | 第14页 |
1-3-5 均匀沉淀法 | 第14页 |
1-3-6 胶体化学法 | 第14页 |
1-3-7 微乳液反应法 | 第14-17页 |
§1-4 实验方案设计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18-22页 |
§2-1 实验仪器及主要原料 | 第18-19页 |
2-1-1 主要原料及试剂 | 第18-19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19页 |
§2-2 表面活性剂的处理 | 第19页 |
§2-3 微乳液电导率的测定 | 第19-20页 |
2-3-1 非离子型微乳液电导率的测定 | 第19页 |
2-3-2 微乳液密度的测定 | 第19页 |
2-3-3 阳离子型微乳液电导率的测定 | 第19-20页 |
2-3-4 微乳液相图的测定 | 第20页 |
§2-4 超微细硫化镍粒子的合成 | 第20页 |
2-4-1 以非离子型微乳液为反应介质 | 第20页 |
2-4-2 以离子型微乳液为反应介质 | 第20页 |
§2-5 硫化镍粒子的电镜测定 | 第20-22页 |
2-5-1 制样方法 | 第20页 |
2-5-2 硫化镍粒子的电镜测定 | 第20-22页 |
第三章 结果和讨论 | 第22-51页 |
§3-1 电解质对微乳液电导率的影响 | 第22-26页 |
3-1-1 理论分析 | 第22页 |
3-1-2 渗滤理论 | 第22-23页 |
3-1-3 纯水对微乳液电导率的影响 | 第23-24页 |
3-1-4 电解质浓度对非离子型微乳液电导的影响 | 第24-25页 |
3-1-5 对微乳液分散相结构的分析 | 第25-26页 |
§3-2 电解质对离子型微乳液的影响 | 第26-27页 |
3-2-1 电解质对离子型微乳液电导率的影响 | 第26-27页 |
§3-3 电解质对非离子型微乳液容水量的影响 | 第27-33页 |
3-3-1 表面张力实验理论分析 | 第27-28页 |
3-3-2 表面张力实验结果 | 第28-30页 |
3-3-3 油相吸收曲线 | 第30页 |
3-3-4 微乳液相图 | 第30-32页 |
3-3-5 电解质对非离子型微乳液相图的 | 第32-33页 |
§3-4 超微细硫化镍的制备 | 第33-43页 |
3-4-1 前言 | 第33页 |
3-4-2 以非离子型微乳液为反应介质 | 第33-39页 |
3-4-3 以离子型微乳液为反应介质 | 第39-43页 |
§3-5 硫化镍粒子的电镜测定 | 第43-51页 |
3-5-1 分散在微乳液中的硫化镍 | 第43-46页 |
3-5-2 分离后的硫化镍粒子 | 第46-51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