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乙烯基单体微波辐射聚合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3页
 一. 微波辐射技术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第10-14页
  1 引言第10页
  2 微波加热原理概述第10-11页
  3 微波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第11-12页
  4 微波在高分子科学方面的应用第12-13页
  5 微波技术在金属有机化学方面的应用第13-14页
 二. 高分子金属配位聚合物第14-20页
  1 引言第14页
  2 高分子金属配合物的种类第14-16页
  3 高分子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第16-17页
  4 高分子金属配合物的性能及应用进展第17-20页
 三. 本论文的目的和意义第20-23页
第二章 乙烯基单体微波辐射聚合第23-31页
 1 实验部分第23-24页
  1.1 主要原料第23页
  1.2 实验装置和设备第23-24页
  1.3 实验步骤第24页
   1.3.1 聚合物的合成第24页
   1.3.2 聚合物的表征第24页
 2 结果和讨论第24-30页
  2.1 DM与AT体系共聚第24-26页
   2.1.1 DM与AT体系的微波共聚第24-26页
   2.1.2 DM与AT体系的常规共聚第26页
  2.2 DM体系均聚第26-28页
   2.2.1 DM微波辐射均聚第26-27页
   2.2.2 PDM的常规热聚合与其得率的关系第27-28页
  2.3 DM微波辐射交联聚合第28-29页
  2.4 PDM的常规热交联聚合第29-30页
 3 结论第30-31页
第三章 PMC的合成及其催化聚合和CLPDM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第31-44页
 1 实验部分第31-33页
  1.1 主要原料第31页
  1.2 实验装置和设备第31-32页
  1.3 实验步骤第32-33页
   1.3.1 PMC的合成第32页
    1.3.1.1 Cu-P(DM-AT)的合成第32页
    1.3.1.2 PDM作配体合成PMC第32页
   1.3.2 PMC催化烯类单体MMA的反应第32-33页
    1.3.2.1 Cu-P(DM-AT)/Na_2SO_3或Cu-PDM/Na_2SO_3体系催化MMA的聚合反应第32页
    1.3.2.2 Cu-PDM/Na_2SO_3体系催化MMA动力学的测定第32-33页
   1.3.3 CLPDM对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实验第33页
   1.3.4 测试和表征第33页
 2 结果和讨论第33-44页
  2.1 PMC的红外光谱表征第33-34页
   2.1.1 Cu-P(DM-AT)配合物第33-34页
   2.1.2 Cu-PDM配合物第34页
   2.1.3 Ni-PDM、Cd-PDM、Mo-PDM的红外光谱第34页
  2.2 Cu-P(DM-AT)和Cu-PDM的电子自旋共振(ESR)波谱第34页
  2.3 Cu-P(DM-AT)的XPS分析第34-35页
  2.4 PMC的热分析第35-36页
  2.5 PMC在去离子水溶液中的稳定性第36页
   2.5.1 Cu-PDM配合物在去离子水溶液中稳定性第36页
   2.5.2 Mo-PDM在去离子水溶液中的稳定性第36页
  2.6 Cu-P(DM-AT)/Na_2SO_3体系引发MMA的聚合反应第36-37页
  2.7 Cu-PDM/Na_2SO_3体系引发MMA的聚合反应第37-38页
  2.8 Cu-PDM/Na_2SO_3体系引发MMA聚合动力学第38-40页
  2.9 CLPDM对金属离子的吸附第40-44页
   2.9.1 NBA含量不同对CLPDM对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的影响第40-41页
   2.9.2 微波辐射时间对CLPDM对金属离子吸附能力的影响第41页
   2.9.3 微波辐射功率对CLPDM对金属离子吸附能力的影响第41-42页
   2.9.4 不同粒径的CLPDM对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第42-43页
   2.9.5 CLPDM对金属离子的吸附速度日的测试第43-44页
3 结论第44-45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2页
致谢第52-61页
附录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有企业经营者报酬体系及激励效果的研究
下一篇:丛生竹笋用林水文生态功能及其土壤肥力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