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土壤中铅的存在形式 | 第12-13页 |
·水稻对铅的吸收富集规律 | 第13-14页 |
·铅污染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4-15页 |
·水稻对铅污染的生理生化效应 | 第15页 |
·铅污染对水稻植物激素含量的影响 | 第15-16页 |
·水稻对铅污染的抗性机制 | 第16页 |
·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铅胁迫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8-2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8-19页 |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供试土壤 | 第18页 |
·材料培养与处理 | 第18页 |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18-19页 |
·叶片光合特征参数的测定 | 第19页 |
·数据分析 | 第1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9-25页 |
·铅胁迫对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19-20页 |
·铅胁迫对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 | 第20-22页 |
·铅胁迫对水稻叶片气孔导度(Cond)的影响 | 第22-23页 |
·铅胁迫对水稻叶片胞间CO_2浓度(Ci)的影响 | 第23页 |
·铅胁迫对水稻叶片蒸腾速率(Tr)的影响 | 第23-25页 |
·讨论 | 第25-26页 |
第三章 铅胁迫对水稻抗氧化系统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26-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材料培养与处理 | 第26页 |
·取样方法 | 第26页 |
·POD、SOD、CAT活性测定 | 第26页 |
·脯氨酸含量测定 | 第26-27页 |
·细胞膜透性测定 | 第27页 |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 第27页 |
·根系活力测定 | 第27页 |
·数据分析 | 第27-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2页 |
·铅胁迫对水稻叶片SOD、POD和CAT活性的影响 | 第28-30页 |
·铅胁迫对水稻叶片SOD活性的影响 | 第28-29页 |
·铅胁迫对水稻叶片POD活性的影响 | 第29页 |
·铅胁迫对水稻叶片CAT活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铅胁迫对水稻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30页 |
·铅胁迫对水稻叶片相对膜透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 第30-32页 |
·铅胁迫对水稻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32页 |
·讨论 | 第32-34页 |
第四章 铅胁迫对水稻植物激素动态变化研究 | 第34-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试验材料 | 第34页 |
·取样方法 | 第34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34页 |
·植物激素的提取与纯化 | 第34-35页 |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35页 |
·植物激素(Z、ZR、GA_1、IAA和ABA)测定的色谱条件 | 第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41页 |
·检测波长的确定 | 第35-37页 |
·分离条件的确定 | 第37-39页 |
·铅胁迫对水稻植物激素含量的影响 | 第39-41页 |
·铅胁迫对水稻叶片植物激素含量的影响 | 第39-41页 |
·铅胁迫对水稻根植物激素含量的影响 | 第41页 |
·讨论 | 第41-43页 |
·植物激素HPLC测定的色谱条件 | 第41-42页 |
·铅胁迫对水稻Z、ZR、GA_1、IAA和ABA水平的影响 | 第42页 |
·铅胁迫与水稻植物激素的关系 | 第42-43页 |
第五章 铅胁迫对水稻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 第43-5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试验材料 | 第43页 |
·取样方法 | 第43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43页 |
·样品前处理 | 第43-44页 |
·矿质元素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44页 |
·分析条件 | 第44页 |
·数据分析 | 第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54页 |
·铅胁迫对水稻不同品种及不同部位铅含量的影响 | 第44-46页 |
·铅对水稻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 第46-54页 |
·铅胁迫对水稻根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 第46页 |
·铅胁迫对水稻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 第46-53页 |
·铅胁迫对水稻籽粒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讨论 | 第54-55页 |
全文总结 | 第55-58页 |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 第58-59页 |
缩略词表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作者简介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