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前编码技术理论及其应用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8页 |
§1.2 景深延拓方法 | 第8-9页 |
§1.3 波前编码技术 | 第9-11页 |
§1.4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波前编码理论基础 | 第13-35页 |
§2.1 引言 | 第13页 |
§2.2 光学处理部分 | 第13-22页 |
§2.2.1 数学基础 | 第13-16页 |
§2.2.2 三次相位板 | 第16-21页 |
§2.2.3 其他形式相位板 | 第21-22页 |
§2.3 图像处理部分 | 第22-28页 |
§2.4 波前编码点列图的分析 | 第28-34页 |
§2.4.1 任意形式相位板光线像差的理论推导 | 第29-30页 |
§2.4.2 点列图的大小 | 第30-31页 |
§2.4.3 光线结构 | 第31-33页 |
§2.4.4 点列图的离焦稳定性 | 第33-34页 |
§2.5 结论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波前编码相位板的优化 | 第35-42页 |
§3.1 引言 | 第35-36页 |
§3.2 基于遗传算法的WFC相位板的优化 | 第36-38页 |
§3.2.1 遗传算法的原理 | 第36页 |
§3.2.2 目标函数 | 第36-37页 |
§3.2.3 基于遗传算法的相位板优化流程 | 第37-38页 |
§3.3 仿真实验 | 第38-41页 |
§3.3.1 光学系统的基本结构 | 第38-39页 |
§3.3.2 仿真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9-41页 |
§3.4 结论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波前编码技术在红外系统中的应用 | 第42-48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焦面漂移 | 第42-43页 |
§4.3.红外系统仿真实验 | 第43-47页 |
§4.3.1 红外系统的基本光学结构 | 第43-44页 |
§4.3.2 仿真实验结果 | 第44-46页 |
§4.3.3 数字图像处理 | 第46页 |
§4.3.4 其他离焦像差分析 | 第46-47页 |
§4.4 结论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波前编码视场效应的消除 | 第48-58页 |
§5.1 引言 | 第48页 |
§5.2 视场效应的理论推导 | 第48-49页 |
§5.3 实际系统的视场效应 | 第49-52页 |
§5.3.1 光学系统的基本结构 | 第49-50页 |
§5.3.2 光学系统视场效应分析 | 第50-52页 |
§5.4 解决方案及仿真实验 | 第52-56页 |
§5.4.1 解决方案一 | 第52-53页 |
§5.4.2 解决方案二 | 第53-54页 |
§5.4.3 两种方案的分析比较 | 第54-56页 |
§5.5 结论 | 第56-58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