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9页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本文的内容及结构框架 | 第10-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41页 |
·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综述 | 第13-20页 |
·公允价值的涵义 | 第13-16页 |
·公允价值和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 | 第16-18页 |
·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 | 第18-20页 |
·不同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分析 | 第20-27页 |
·关于证券投资计量的会计准则对比 | 第21-24页 |
·不同准则下证券投资盈余管理分析 | 第24-27页 |
·国外使用投资收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 | 第27-32页 |
·公允价值下投资收益信息含量综述 | 第27-28页 |
·历史成本计量法引起的盈余管理综述 | 第28-31页 |
·对公允价值计价下盈余管理的监管综述 | 第31-32页 |
·国内关于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的研究 | 第32-38页 |
·使用不同计量属性进行盈余管理的综述 | 第33-36页 |
·关于采用投资收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综述 | 第36-38页 |
·文献综述对本文的启示 | 第38-41页 |
·综述对研究模型选择的启示 | 第38-39页 |
·综述对研究对象选择的启示 | 第39-40页 |
·综述对研究内容的启示 | 第40-41页 |
3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 第41-53页 |
·研究假设 | 第41-46页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与盈余管理现象关系 | 第41-42页 |
·盈余管理动机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使用 | 第42-45页 |
·假设小结 | 第45-46页 |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46-47页 |
·样本选取 | 第46页 |
·数据来源 | 第46-47页 |
·变量的选择 | 第47-50页 |
·被解释变量 | 第47页 |
·解释变量 | 第47-48页 |
·控制变量 | 第48-50页 |
·模型的构建 | 第50-53页 |
4 实证分析 | 第53-83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3-58页 |
·交易性金融资产损益与ROE分布统计分析 | 第53-55页 |
·对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5-58页 |
·交易性金融资产损益与盈余管理动机关系分析 | 第58-63页 |
·盈余管理动机与交易性金融资产损益相关分析 | 第59-60页 |
·盈余管理动机与交易性金融资产损益回归分析 | 第60-63页 |
·不同盈余管理动机下交易性金融资产损益比较 | 第63-66页 |
·相关性分析和共线性问题诊断 | 第66-70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66-68页 |
·共线性问题诊断 | 第68-70页 |
·利用交易性金融资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回归分析 | 第70-77页 |
·整体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情况回归分析 | 第70-72页 |
·较强盈余管理动机样本公司回归分析 | 第72-77页 |
·假设检验与分析 | 第77-83页 |
5 结论、建议与展望 | 第83-89页 |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83-84页 |
·基于研究结论的建议 | 第84-86页 |
·研究的局限性和后续研究的展望 | 第86-89页 |
·研究的局限性 | 第86页 |
·研究的展望 | 第86-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7页 |
附录 | 第97-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