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技术支持下的县域后备土地资源评价与开发战略研究--以拜城县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我国后备土地资源的概况 | 第10-11页 |
·后备土地资源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 第11-12页 |
·研究的进展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情况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情况 | 第13-14页 |
·综述评价 | 第14-15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5-16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6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6-18页 |
·后备土地资源评价 | 第16-17页 |
·制定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战略重点 | 第17页 |
·制定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战略保障措施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后备土地资源评价及开发战略基础理论 | 第18-24页 |
·后备土地资源的内涵 | 第18-19页 |
·后备土地资源及其分类 | 第18页 |
·后备土地资源评价与开发的内涵 | 第18-19页 |
·后备土地资源评价及开发的基础理论 | 第19-24页 |
·土地稀缺原理 | 第19-20页 |
·地租理论 | 第20-21页 |
·人地协调理论 | 第21页 |
·动态平衡原理 | 第21-22页 |
·系统工程理论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4-45页 |
·研究方法 | 第24-34页 |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24-26页 |
·评价指标的筛选 | 第26-30页 |
·指标阈值的确定 | 第30-31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1-33页 |
·评价方法的确定 | 第33-34页 |
·Visual FoxPro | 第34-36页 |
·GIS软件 | 第36-44页 |
·GIS简介 | 第36-39页 |
·GIS在拜城县后备土地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 第39-44页 |
·技术路线 | 第44-45页 |
第四章 研究区概况与资料准备 | 第45-55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45-53页 |
·自然概况 | 第45-49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49-50页 |
·土地利用状况 | 第50-53页 |
·资料准备 | 第53-55页 |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 第53-54页 |
·软件环境 | 第54-55页 |
第五章 拜城县后备土地资源评价研究 | 第55-74页 |
·评价因子的选择与指标体系建立 | 第55-57页 |
·划分评价单元 | 第57页 |
·后备土地资源评价因子图件的编制 | 第57-64页 |
·海拔高度因子图的编制 | 第57-58页 |
·≥10℃有效积温图件的编制 | 第58-59页 |
·土壤因子图件的编制 | 第59-61页 |
·灌溉条件因子图件的编制 | 第61-62页 |
·区位条件因子图件的编制 | 第62-63页 |
·生成评价单元图 | 第63-64页 |
·评价指标阈值 | 第64-66页 |
·评价指标权重 | 第66-69页 |
·计算评价单元总分 | 第69页 |
·级别图的绘制及评价分析 | 第69-74页 |
·绘制后备土地资源评价级别图 | 第69-71页 |
·后备土地资源评价分析 | 第71-74页 |
第六章 拜城县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 第74-80页 |
·开发战略制定原则 | 第74页 |
·开发方案选择 | 第74-77页 |
·多目标规划模式 | 第74-76页 |
·多方案比较 | 第76页 |
·方案的选择 | 第76-77页 |
·确定开发目标 | 第77-80页 |
·总体目标 | 第77页 |
·分区战略重点 | 第77-80页 |
第七章 实施拜城县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战略保障措施 | 第80-82页 |
·法律措施 | 第80页 |
·行政措施 | 第80-81页 |
·经济措施 | 第81页 |
·技术措施 | 第81页 |
·土地权属调整措施 | 第81-82页 |
第八章 结语 | 第82-84页 |
·研究结论 | 第82-83页 |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83-84页 |
九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