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菌类论文

蛹虫草腺苷深层发酵优化及其中药活性研究

内容提要第1-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3页
   ·引言第11-12页
   ·蛹虫草及其成分、功能概述第12-17页
     ·虫草的生物活性物质第13-15页
       ·蛋白质和氨基酸第13页
       ·核苷类第13-14页
       ·糖醇、甾醇类第14页
       ·多糖第14-15页
       ·微量元素第15页
     ·药理作用第15-17页
       ·抗肿瘤作用第15页
       ·抗氧化、抗衰老作用第15-16页
       ·保护肝肾及呼吸系统第16页
       ·镇静作用第16页
       ·对生殖系统的作用第16-17页
       ·调节内分泌与抗疲劳作用第17页
   ·蛹虫草深层培养研究进展第17-20页
     ·蛹虫草细胞生长培养条件的研究第17-18页
     ·蛹虫草液体深层培养生产多糖的研究第18-19页
     ·蛹虫草液体深层培养生产核苷类物质的研究第19-20页
   ·意义和前景第20页
   ·立题依据第20-21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蛹虫草腺苷提取条件优化第23-35页
   ·器材与试剂第23-24页
     ·仪器与设备第23-24页
     ·试剂第24页
     ·菌株第24页
     ·培养基第24页
   ·实验方法第24-26页
     ·培养方法第24页
     ·蛹虫草菌丝体干粉的制备第24-25页
     ·蛹虫草腺苷含量的测定——HPLC 法第25页
       ·HPLC 色谱条件第25页
       ·标准曲线的制作第25页
     ·单因素实验第25-26页
       ·料水比对腺苷提取率的影响第25页
       ·提取温度对腺苷提取率的影响第25页
       ·提取时间对腺苷提取率的影响第25-26页
     ·响应面法优化第26页
       ·中心组合实验第26页
       ·验证实验第26页
   ·结果与讨论第26-33页
     ·腺苷标准曲线制作及蛹虫草样品的 HPLC 分析第26-27页
     ·单因素实验各个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第27-29页
       ·料水比对菌丝体腺苷得率的影响第27-28页
       ·提取温度对菌丝体腺苷得率的影响第28-29页
       ·提取时间对菌丝体腺苷得率的影响第29页
     ·响应面分析法对蛹虫草菌丝体腺苷提取工艺的优化第29-33页
       ·响应面分析因素水平的选取第29-30页
       ·响应面实验结果第30-33页
       ·验证实验第33页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三章 蛹虫草腺苷液体深层培养优化第35-60页
   ·器材与试剂第36-37页
     ·仪器与设备第36页
     ·试剂第36页
     ·菌株第36页
     ·培养基第36-37页
   ·实验方法第37-40页
     ·培养方法第37页
     ·菌体干重测定方法第37页
     ·HPLC 测定菌体中腺苷的含量第37页
     ·菌液残糖的测定——蒽酮-硫酸法第37-38页
       ·试剂的配制第37页
       ·标准曲线的制作第37-38页
       ·样品含量测定第38页
     ·发酵培养基优化第38-39页
       ·碳源种类的筛选第38页
       ·氮源种类的筛选第38页
       ·碳源、氮源浓度的筛选实验第38-39页
       ·响应面法优化第39页
     ·发酵条件的优化第39-40页
       ·蛹虫草腺苷发酵条件的单因素试验第39页
       ·响应面法优化第39-40页
     ·蛹虫草液体培养生长动力学考察第40页
   ·结果与讨论第40-58页
     ·蒽酮-硫酸标准曲线第40页
     ·碳源种类的筛选第40-43页
       ·碳源种类对培养基pH 的影响第40-41页
       ·碳源种类对菌体干重的影响第41-42页
       ·碳源种类对残糖的影响第42页
       ·碳源种类对腺苷产率的影响第42-43页
     ·氮源种类的筛选第43-45页
       ·氮源种类对培养基pH 的影响第43页
       ·氮源种类对菌体干重的影响第43-44页
       ·氮源种类对残糖的影响第44页
       ·氮源种类对腺苷产率的影响第44-45页
     ·碳源、氮源浓度的筛选第45-46页
       ·碳源浓度的筛选第45-46页
       ·氮源浓度的筛选第46页
     ·响应面法优化第46-49页
       ·中心组合实验第46-49页
       ·验证实验第49页
     ·发酵条件的优化第49-56页
       ·蛹虫草发酵条件单因素试验第49-52页
       ·响应面分析法对蛹虫草菌丝体腺苷发酵条件的优化第52-56页
     ·蛹虫草液体培养生长动力学考察第56-58页
       ·生物量的考察第56-57页
       ·pH 的考察第57-58页
       ·腺苷产率的考察第58页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四章 发酵罐放大实验第60-73页
   ·器材与试剂第60-62页
     ·仪器与设备第60-61页
     ·试剂第61页
     ·菌株第61-62页
     ·培养基第62页
   ·实验方法第62-64页
     ·培养方法第62页
     ·发酵罐放大实验方法第62页
     ·发酵参数的考察第62-64页
       ·pH 的考察第62页
       ·粘度的考察第62-63页
       ·菌体形态的考察第63页
       ·菌体干重的考察第63页
       ·菌液残糖的考察第63页
       ·菌液残留蛋白的考察第63-64页
       ·腺苷产率的考察第64页
   ·结果与讨论第64-72页
     ·分批发酵代谢曲线第64-65页
     ·间歇补料分批(补充碳源)发酵代谢曲线第65-66页
     ·间歇补料分批(补充氮源)发酵代谢曲线第66-68页
     ·控pH 发酵代谢曲线第68页
     ·间歇补料分批(同时补充碳、氮源和不控制pH)发酵代谢曲线第68-70页
     ·菌体形态的考察第70-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五章 蛹虫草对肿瘤细胞的药理作用第73-87页
   ·器材与试剂第73-76页
     ·仪器与设备第73-74页
     ·药品与试剂第74页
     ·菌株第74页
     ·发酵培养基第74-75页
     ·溶液配制第75-76页
   ·实验方法第76-77页
     ·样品制备第76页
       ·蛹虫草菌液的制备第76页
       ·胞内提取物的制备第76页
     ·蛹虫草对不同肿瘤细胞株体外增殖的影响第76-77页
       ·细胞培养第76-77页
       ·MTT 比色法测定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第77页
       ·细胞形态考察第77页
   ·结果与讨论第77-86页
     ·菌液及胞内提取物对 816 肿瘤细胞株的抑制作用第77-82页
       ·细胞形态考察结果第77-78页
       ·不同浓度的两种样品对 816 肿瘤细胞株体的抑制作用第78-80页
       ·两种样品作用时间的差异对 816 肿瘤细胞株体的抑制作用第80-82页
     ·菌液及胞内提取物对 MCF-7 肿瘤细胞株体外增殖的影响第82-86页
       ·细胞形态考察结果第82页
       ·不同浓度的两种样品对 MCF-7 肿瘤细胞株的抑制作用第82-84页
       ·两种样品作用时间的差异对 MCF-7 肿瘤细胞株抑制作用第84-86页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六章 研究成果及展望第87-90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第87-88页
   ·后续研究展望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5页
中文摘要第95-98页
ABSTRACT第98-101页
发表论文第101-102页
致谢第102-103页
作者及指导教师简介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松茸—蛹虫草混菌共酵与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
下一篇: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线粒体基因组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