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疆出土纺织物看汉唐时期西域文化的多样性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第一单元 丝绸之路的缘起及其主干道 | 第11-15页 |
一、丝绸之路的起源 | 第11-12页 |
二、丝绸之路的畅通与繁荣 | 第12-13页 |
三、丝绸之路的主干路线 | 第13-15页 |
第二单元 近年新疆出土的汉唐时期的纺织物 | 第15-29页 |
一、织物类别 | 第15-18页 |
(一) 丝织品 | 第15-17页 |
(二) 毛织品 | 第17-18页 |
(三) 棉麻织品 | 第18页 |
二、典型纺织物分析 | 第18-29页 |
(一) 出土于尼雅地区的典型纺织物 | 第18-24页 |
1.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 | 第18-21页 |
2. “讨南羌”锦 | 第21-23页 |
3. “王侯合昏千秋万岁宜子孙”锦 | 第23页 |
4. “延年益寿长葆子孙”锦 | 第23-24页 |
(二) 出土于吐鲁番地区的典型纺织物 | 第24-26页 |
1. 红地人面鸟兽纹锦 | 第25页 |
2. “胡王”锦 | 第25页 |
3. 红地宝相花纹锦 | 第25-26页 |
(三) 出土于尉犁营盘墓地的典型纺织物 | 第26-29页 |
1. 蓝缣地刺绣品 | 第26页 |
2. 红地对人兽树纹双面罽袍 | 第26-27页 |
3. 栽绒狮纹毯 | 第27-28页 |
4. 麻质面具 | 第28-29页 |
第三单元 西域文化多样性在纺织物上的体现 | 第29-44页 |
一、织物图案 | 第29-38页 |
(一) 题材方面 | 第29-35页 |
1. 文字图案形象 | 第29-30页 |
2. 植物形象 | 第30-31页 |
3. 珍禽异兽形象 | 第31-32页 |
4. 异域神祇的形象 | 第32-35页 |
(二) 形式方面 | 第35-38页 |
1. 团花连环型骨架 | 第36-37页 |
2. 几何形类型骨架 | 第37-38页 |
(三) 色彩方面 | 第38页 |
二、服装样式 | 第38-39页 |
三、纺织技术 | 第39-44页 |
(一) 轻薄丝织品的开发 | 第39-40页 |
(二) 西方纬锦的传入 | 第40-41页 |
(三) 手绘丝绸 | 第41-44页 |
第四单元 西域文化多样性出现的原因及其影响 | 第44-56页 |
一、西域文化多样性出现的原因 | 第44-53页 |
(一) 徙民实边 | 第44-46页 |
(二) 民族迁徙 | 第46-47页 |
(三) 亚历山大东征与希腊文化的传播 | 第47页 |
(四) 西域侍子与和亲政策 | 第47-50页 |
(五) 商旅贡献 | 第50-51页 |
(六) 西域周边政权争夺利益的斗争 | 第51页 |
(七) 宗教的传播 | 第51-52页 |
(八) 中原统治者对西域的重视 | 第52-53页 |
二、西域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 第53-56页 |
结语 | 第56-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附录一 | 第65-67页 |
附录二 | 第67-68页 |
后记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