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22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滴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膜下滴灌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盐碱地改良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9-22页 |
·研究目标 | 第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研究和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 第21-22页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28页 |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试验装置 | 第22-23页 |
·试验方法 | 第23-25页 |
·点源及交汇入渗试验方法 | 第23-24页 |
·随水滴施改良剂试验方法 | 第24页 |
·随水滴施改良剂浓度试验方法 | 第24页 |
·拌施改良剂试验方法 | 第24-25页 |
·土壤水分运动参数测定 | 第25-27页 |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 | 第25-26页 |
·土壤饱和导水率的测定 | 第26页 |
·非饱和土壤导水率的测定 | 第26页 |
·非饱和土壤水分扩散率的测定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3 点源入渗及交汇条件下盐碱土水盐运移规律特征研究 | 第28-57页 |
·引言 | 第28页 |
·点源入渗条件下盐碱土水盐运移规律特征研究 | 第28-38页 |
·点源入渗条件下水分运动规律特征研究 | 第28-35页 |
·点源入渗条件下盐分运移规律特征研究 | 第35-38页 |
·点源交汇入渗条件下盐碱土水盐运移规律特征研究 | 第38-54页 |
·点源交汇入渗湿润体特性 | 第38-42页 |
·点源交汇入渗条件下水分运动规律特征研究 | 第42-49页 |
·点源交汇入渗条件下盐分运移规律特征研究 | 第49-54页 |
·小结 | 第54-57页 |
4 膜下滴灌化学改良措施对盐碱土水盐运移特征影响研究 | 第57-79页 |
·引言 | 第57页 |
·随水滴施硝酸钙对盐碱土水盐运移特征影响 | 第57-68页 |
·不同滴灌施钙时间对盐碱土水盐运移特征影响 | 第57-63页 |
·不同滴灌施钙浓度对盐碱土水盐运移特征影响 | 第63-68页 |
·随水滴施硝酸钾对盐碱土水盐运移特征影响 | 第68-73页 |
·随水滴施硝酸钾对盐碱土水分运动的影响 | 第68-71页 |
·随水滴施硝酸钾对盐碱土盐分运移的影响 | 第71-73页 |
·拌施石膏对盐碱土水盐运移特征影响 | 第73-77页 |
·拌施石膏对盐碱土水分运动的影响 | 第73-75页 |
·拌施石膏对盐碱土盐分运移的影响 | 第75-77页 |
·小结 | 第77-79页 |
5 膜下滴灌物理改良措施对盐碱土水盐运移特征影响研究 | 第79-96页 |
·引言 | 第79页 |
·麦秸对盐碱土水盐运移特征影响研究 | 第79-89页 |
·不同麦秸长度对盐碱土水盐运移特征影响研究 | 第79-84页 |
·不同麦秸配比对盐碱土水盐运移特征影响研究 | 第84-89页 |
·掺砂对盐碱土水盐运移特征影响研究 | 第89-94页 |
·不同掺砂配比对盐碱土水分运动的影响 | 第89-93页 |
·不同掺砂配比对盐碱土盐分运移的影响 | 第93-94页 |
·小结 | 第94-96页 |
6 滴灌条件下盐碱土数值模拟研究 | 第96-109页 |
·引言 | 第96页 |
·点源入渗盐碱土湿润区数值模拟 | 第96-101页 |
·点源入渗盐碱土湿润区数学模型 | 第96-97页 |
·点源入渗盐碱土数值模拟 | 第97-101页 |
·点源交汇入渗盐碱土湿润区数值模拟 | 第101-107页 |
·点源交汇入渗盐碱土湿润区数学模型 | 第101页 |
·点源交汇入渗盐碱土数值模拟 | 第101-107页 |
·小结 | 第107-109页 |
7 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模型参数辨识与优化 | 第109-126页 |
·引言 | 第109-110页 |
·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模型参数AIGA辨识与优化 | 第110-114页 |
·自适应免疫遗传算法简介 | 第110-111页 |
·参数自适应调节 | 第111-112页 |
·算法收敛性分析 | 第112-113页 |
·实验研究 | 第113-114页 |
·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模型参数PSO辨识与优化 | 第114-117页 |
·粒子群优化算法 | 第115-116页 |
·实验研究 | 第116-117页 |
·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模型参数的辨识与优化 | 第117-125页 |
·水分运移模型确立 | 第117-120页 |
·仿真试验与分析 | 第120-125页 |
·小结 | 第125-126页 |
8 结论与建议 | 第126-130页 |
·结论 | 第126-129页 |
·建议 | 第129-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4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