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探究

致谢第1-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8页
前言第8-13页
第一章 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概述第13-19页
 一、 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第13-17页
  (一) 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第13-14页
  (二) 社区心理健康教育与相关概念的比较第14-17页
 二、 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第17-19页
  (一) 教育方式第17页
  (二) 工作任务第17-18页
  (三) 基本原则第18-19页
第二章 西方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概述第19-29页
 一、 西方社区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第19-21页
  (一) 学术背景第19-20页
  (二) 社会背景第20-21页
 二、 西方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第21-23页
  (一) 个体心理发展理论第21-22页
  (二) 个体与环境关系理论第22-23页
 三、 西方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模式第23-25页
  (一) 治疗模式第23页
  (二) 心理——社会模式第23-24页
  (三) 社会支持模式第24-25页
 四、 西方国家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状况第25-29页
  (一) 北美地区第25-26页
  (二) 欧亚地区第26-29页
第三章 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的现实要求第29-41页
 一、 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形成背景第29-30页
  (一) 社会转型期——客观条件第29页
  (二) 西方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蓬勃发展——理论支持和经验借鉴第29-30页
 二、 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第30-34页
  (一)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社区分布状况第30-31页
  (二) 社区居民的知晓状况第31页
  (三) 社区居民的需求状况第31-32页
  (四) 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力、财力状况第32-33页
  (五) 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第33-34页
  (六) 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收效情况第34页
 三、 当前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4-38页
  (一) 知晓率不高,参与率低第34-35页
  (二) 经费投入不足第35-36页
  (三) 专业工作人员匮乏第36-37页
  (四) 服务模式相对落后第37-38页
 四、 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成因分析第38-41页
  (一) 认识上的误区第38页
  (二) 心理需要与服务模式之间的不对等第38-39页
  (三) 工作机制不健全第39-41页
第四章 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发展对策第41-62页
 一、 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新定位第41-42页
  (一) 重新定位的特殊时代要求第41页
  (二) 重新定位的具体内容第41-42页
 二、 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之路第42-46页
  (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从事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客观性第42-44页
  (二)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从事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第44-46页
 三、 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发展模式第46-51页
  (一) 心理医学模式第46-47页
  (二) 义工式爱心模式第47-48页
  (三) “全面关怀人”的模式第48-51页
 四、 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的具体措施第51-62页
  (一) 建立整体框架,确立三个工作重点第52-57页
  (二) 实现服务转型,推动多层次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57-59页
  (三) 调整工作机制,扩充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形式第59-62页
结语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武汉市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第68-70页
摘要第70-72页
Abstract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伦理思考
下一篇:和合共生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