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8-13页 |
| 第2章 “生死之恋”模式溯源 | 第13-19页 |
| ·魂随:魂灵的依附与追随 | 第13-16页 |
| ·情殇:不能同生,但愿同死 | 第16-19页 |
| 第3章 “生死之恋”模式的经典建构 | 第19-34页 |
| ·《牡丹亭》故事的缘起 | 第19-21页 |
| ·《牡丹亭》中的“生死之恋” | 第21-27页 |
| ·《牡丹亭》“生死之恋”模式的情节建构 | 第21-24页 |
| ·《牡丹亭》“生死之恋”模式的精神架构 | 第24-27页 |
| ·《牡丹亭》的闺阁影响 | 第27-34页 |
| ·《牡丹亭》对现实女性的影响 | 第28-30页 |
| ·闺阁女儿对《牡丹亭》的评点 | 第30-34页 |
| 第4章 “生死之恋”模式背后的性别内涵 | 第34-47页 |
| ·生死想象中的性别透视 | 第34-37页 |
| ·“情”“理”建构中的的性别内涵 | 第37-40页 |
| ·“团圆”共性背后的性别表达 | 第40-44页 |
| ·男性想象中的完美女性 | 第44-47页 |
| 第5章 结语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