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作对策理论的公路收费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 ·我国收费公路的产生与发展 | 第8-9页 |
| ·我国收费公路的现状与问题 | 第9-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收费公路问题的解决路径 | 第17-25页 |
| ·收费公路的类型 | 第17-18页 |
| ·收费还贷公路 | 第17页 |
| ·收费经营公路 | 第17-18页 |
| ·公路收费的经济合理性分析 | 第18-20页 |
| ·收费公路的经济属性 | 第18-19页 |
| ·公路收费的经济合理性 | 第19-20页 |
| ·直接收费和间接收费 | 第20-22页 |
| ·收费公路问题的解决路径 | 第22-25页 |
| ·正确把握收费公路的发展方向 | 第22-23页 |
| ·取消二级及以下收费公路 | 第23页 |
| ·合理确定收费标准和收费期限 | 第23-24页 |
| ·建立健全收费公路相关法律法规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公路收费标准的制定 | 第25-32页 |
| ·收费标准的重要性 | 第25页 |
| ·收费标准的影响因素 | 第25-28页 |
| ·收费总额 | 第25-26页 |
| ·交通量 | 第26页 |
| ·道路使用者成本与消费心理 | 第26页 |
|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增长速度 | 第26-27页 |
| ·运输供求关系的影响 | 第27页 |
| ·政府政策的影响 | 第27页 |
| ·物价波动和汇率变动 | 第27-28页 |
| ·收费标准确定的几种方法 | 第28-29页 |
| ·成本反算法 | 第28页 |
| ·类比法 | 第28页 |
| ·消费水平测算法 | 第28页 |
| ·级差效益法 | 第28-29页 |
| ·收费标准的制定原则 | 第29-30页 |
| ·成本原则 | 第29页 |
| ·效益原则 | 第29页 |
| ·公平原则 | 第29页 |
| ·兼顾各方利益原则 | 第29-30页 |
| ·公路收费分摊 | 第30-32页 |
| ·公路收费的年际分摊 | 第30-31页 |
| ·不同车型之间的费用分摊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基于合作对策理论的公路收费分摊 | 第32-53页 |
| ·理论简介 | 第32-35页 |
| ·基本概念 | 第32页 |
| ·合作对策问题的解 | 第32-35页 |
| ·公路收费分摊问题 | 第35-37页 |
| ·应用合作对策理论的原因 | 第35-36页 |
| ·公路收费分摊问题的合作对策模型 | 第36-37页 |
| ·特征函数的确定 | 第37页 |
| ·车型的分类 | 第37-39页 |
| ·车型分类的原则 | 第37-38页 |
| ·车型分类的方法 | 第38页 |
| ·车型的分类 | 第38-39页 |
| ·特征函数C(S ) 的确定 | 第39-48页 |
| ·公路建设的控制因素 | 第39-43页 |
| ·交通量预测与设计交通量 | 第43-48页 |
| ·实例 | 第48-53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 ·总结 | 第53页 |
|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53-54页 |
| ·研究展望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