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引言 | 第8页 |
·地铁车站震害 | 第8-10页 |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地震反应计算方法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数值方法 | 第10-11页 |
·模型试验研究 | 第11-12页 |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抗震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的方法与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土-结构体系动力分析基本理论 | 第15-28页 |
·动力分析平衡立方程的建立 | 第15页 |
·线性动力分析方法 | 第15-18页 |
·直接积分法 | 第16-17页 |
·Newmark-β法 | 第17-18页 |
·振型叠加时程分析法 | 第18页 |
·非线性动力方程求解方法 | 第18-20页 |
·地基范围的选取 | 第20页 |
·土-结构体系动力分析边界条件 | 第20-23页 |
·地震波的选择与调整 | 第23-25页 |
·地震波的选择 | 第23-24页 |
·地震波的调整 | 第24-25页 |
·动力分析中阻尼的确定 | 第25-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振动台试验简介 | 第28-33页 |
·概论 | 第28页 |
·地震模拟振动台的技术指标 | 第28-29页 |
·地铁车站试验设计 | 第29-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三维动力相互作用模型有限元实现 | 第33-50页 |
·前言 | 第33页 |
·车站结构三维计算模型的选取 | 第33-34页 |
·土体弹塑性本构模型和单元选取 | 第34-40页 |
·土体的弹塑性本构模型 | 第34-36页 |
·土体单元模拟 | 第36-40页 |
·结构弹性本构模型和单元选取 | 第40-42页 |
·结构的弹性本构模型 | 第40-41页 |
·结构单元模拟 | 第41-42页 |
·单元网格划分 | 第42-43页 |
·三维人工粘弹性边界的选取 | 第43-45页 |
·计算模型确立 | 第45-47页 |
·ANSYS 在地下结构地震分析中的关键操作 | 第47-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地震反应时程分析 | 第50-85页 |
·模态分析 | 第50-52页 |
·基本理论 | 第50-51页 |
·模态分析 | 第51-52页 |
·地震波的选用及输入 | 第52-53页 |
·考虑相互作用模型地震响应分析 | 第53-84页 |
·小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分析 | 第54-64页 |
·位移和加速度响应分析 | 第54-59页 |
·内力响应分析 | 第59-64页 |
·中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分析 | 第64-73页 |
·位移和加速度响应分析 | 第64-68页 |
·内力响应分析 | 第68-73页 |
·大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分析 | 第73-83页 |
·位移及加速度响应分析 | 第73-78页 |
·内力响应分析 | 第78-83页 |
·土塑性区分析 | 第83-84页 |
·小结 | 第84-85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85-87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课题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