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发展状况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前言 | 第9-12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0页 |
·主要观点及难点 | 第10-12页 |
2. 创业资本与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 第12-18页 |
·创业资本性质 | 第12-15页 |
·创业资本概念 | 第12-13页 |
·创业资本与其他资本 | 第13-14页 |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定义 | 第14-15页 |
·创业资本相关理论研究 | 第15-18页 |
·创业投资基金的性质 | 第15-16页 |
·政府在创业投资中的定位 | 第16-18页 |
3. 国外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发展 | 第18-26页 |
·国外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典型模式 | 第18-22页 |
·美国模式 | 第18-19页 |
·以色列模式 | 第19-20页 |
·澳大利亚模式 | 第20-21页 |
·其他国家模式 | 第21-22页 |
·国外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启示 | 第22-26页 |
·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特点 | 第23页 |
·政府支持创业企业的几种方式 | 第23-24页 |
·政府引导基金模式简析 | 第24-26页 |
4. 我国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产生环境及功能 | 第26-34页 |
·我国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形成必要性 | 第26-27页 |
·创新型国家建设对创业资本的需求 | 第26-27页 |
·国有创业资本对创业资本市场建设的作用 | 第27页 |
·国内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制度环境 | 第27-30页 |
·国内创业投资的政策背景 | 第28页 |
·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 | 第28-29页 |
·创业投资的法规体系 | 第29-30页 |
·我国引导基金的相关政策 | 第30页 |
·我国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功能 | 第30-34页 |
·引导投资方向 | 第30-31页 |
·引导基金的放大作用 | 第31-32页 |
·引导产业投资阶段 | 第32页 |
·培养创业投资人才 | 第32-34页 |
5. 我国地方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实践模式 | 第34-42页 |
·深圳模式 | 第34-35页 |
·上海模式 | 第35-36页 |
·天津模式 | 第36-37页 |
·江苏模式 | 第37-38页 |
·成都模式 | 第38-40页 |
·实践模式的比较与分析 | 第40-42页 |
6. 我国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运行机理 | 第42-49页 |
·创业资本的供给 | 第42-44页 |
·货币资本供给 | 第42-43页 |
·人力资本供给 | 第43-44页 |
·信用资本供给 | 第44页 |
·引导基金的组织形式 | 第44-46页 |
·引导基金的两种组织形式 | 第44-45页 |
·两种组织形式的选择 | 第45-46页 |
·我国政府支持创业的三种模式 | 第46-49页 |
·引入补偿基金 | 第46页 |
·引入担保机构 | 第46-47页 |
·设立引导基金 | 第47-49页 |
7. 关于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相关问题的思考 | 第49-59页 |
·引导基金运作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 第49-52页 |
·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两个方面 | 第49-50页 |
·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 第50-52页 |
·引导基金的评价问题 | 第52-55页 |
·创业资本基金的评价 | 第52-54页 |
·引导基金评价的特殊性 | 第54页 |
·引导基金的评价指标 | 第54-55页 |
·引导基金制度建设中的存在问题 | 第55-59页 |
·引导基金运行的制度缺陷 | 第55-56页 |
·引导基金运行的社会环境问题 | 第56-57页 |
·创业投资现行制度的完善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