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 第1-8页 |
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5页 |
前言 | 第15-18页 |
第一部分 中国特有小型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拷贝数的检测 | 第18-2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8-21页 |
·材料 | 第18-19页 |
·PBMC基因组DNA的制备 | 第19-20页 |
·标准品质粒的构建 | 第20页 |
·实时定量PCR检测pol基因的拷贝数 | 第20-21页 |
2 结果 | 第21-24页 |
·标准品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 第21页 |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21-22页 |
·样品中pol基因拷贝数的测定 | 第22-24页 |
3 讨论 | 第24-25页 |
4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二部分 五指山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前病毒全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26-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30页 |
·材料 | 第26-27页 |
·PBMC基因组DNA的制备 | 第27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与PCR扩增 | 第27页 |
·PCR产物克隆与鉴定 | 第27-29页 |
·序列测定与分析 | 第29-30页 |
2 结果 | 第30-33页 |
·PERV-WZSP前病毒DNA的克隆与鉴定结果 | 第30-31页 |
·PERV-WZSP前病毒DNA的序列测定与初步分析 | 第31页 |
·PERV-WZSP前病毒DNA的序列比对与进化分析 | 第31-33页 |
3 讨论 | 第33-34页 |
4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部分 嗜人性PERV感染人源细胞模型的构建与鉴定 | 第35-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42页 |
·材料 | 第35-36页 |
·细胞的共培养 | 第36页 |
·PCR鉴定 | 第36-37页 |
·RT-PCR鉴定 | 第37-38页 |
·细胞总蛋白的制备 | 第38页 |
·抗Gag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纯化 | 第38-39页 |
·SDS-PAGE与Western Blot鉴定 | 第39-40页 |
·反转录酶活性检测 | 第40-42页 |
2 结果 | 第42-48页 |
·细胞的共培养结果 | 第42页 |
·PCR鉴定结果 | 第42-44页 |
·RT-PCR鉴定结果 | 第44页 |
·抗PERV-Gag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纯化结果 | 第44-45页 |
·SDS-PAGE与Western Blot鉴定结果 | 第45-46页 |
·反转录酶活性检测结果 | 第46-48页 |
3 讨论 | 第48-49页 |
4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部分 嗜人性PERV感染人源细胞后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 第50-6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6页 |
·材料 | 第50-52页 |
·蛋白质定量 | 第52页 |
·双向凝胶电泳 | 第52-54页 |
·胶内酶切与质谱鉴定 | 第54页 |
·实时定量RT-PCR验证差异蛋白的表达 | 第54-56页 |
·Western Blot验证差异蛋白的表达 | 第56页 |
2 结果 | 第56-65页 |
·双向凝胶电泳结果 | 第56-59页 |
·质谱鉴定结果 | 第59-62页 |
·差异蛋白质斑点列表 | 第62-63页 |
·实时定量RT-PCR验证差异蛋白的表达 | 第63-64页 |
·Western Blot验证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 | 第64-65页 |
3 讨论 | 第65-67页 |
4 小结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8页 |
附录 | 第78-79页 |
个人简历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