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沧州枣果病害及防治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1 引言 | 第9-17页 |
| ·枣树在国内外栽培现状及其价值 | 第9页 |
| ·枣果实病害周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枣果实病害症状研究 | 第9-10页 |
| ·枣果实病害病原研究 | 第10页 |
| ·侵染循环途径 | 第10-11页 |
| ·影响枣果病发生和流行的因素 | 第11-12页 |
| ·植物内生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植物内生菌的概念 | 第12页 |
| ·内生菌的抗病机理研究 | 第12-13页 |
| ·内生菌的防效研究 | 第13页 |
| ·枣果实病害的防治现状 | 第13-14页 |
| ·药剂筛选研究 | 第13-14页 |
| ·防治技术研究 | 第14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4-17页 |
| 2 枣树上主要果实病害类型及发病时间调查 | 第17-2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7-18页 |
| ·小结 | 第18-21页 |
| 3 枣病果的不同症状与病原菌对应关系的确定 | 第21-2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2页 |
| ·材料 | 第21页 |
| ·方法 | 第21-2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6页 |
| ·枣果病原菌分离 | 第22-23页 |
| ·接种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3-24页 |
| ·接种后病果的再分离试验 | 第24-25页 |
| ·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和形态描述 | 第25-26页 |
| ·小结 | 第26-29页 |
| 4 枣果主要病原菌侵入时间的确定 | 第29-3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 ·材料 | 第29页 |
| ·方法 | 第29-3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3页 |
| ·金丝小枣主要病原菌侵染时间确定 | 第30-31页 |
| ·冬枣主要病原菌侵染时间确定 | 第31-32页 |
| ·梨枣主要病原菌侵染时间确定 | 第32-33页 |
| ·小结 | 第33-35页 |
| 5 枣果内生菌的分离及其对病原菌拮抗作用的测定 | 第35-3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 ·材料 | 第35页 |
| ·方法 | 第35-3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 ·内生菌的分离结果 | 第36-37页 |
| ·拮抗内生菌的筛选结果 | 第37-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6 室内外药剂筛选及枣树品种抗病性调查 | 第39-4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 ·供试药剂 | 第39页 |
| ·供试菌种 | 第39页 |
| ·室内药剂筛选试验的方法 | 第39-40页 |
| ·室外药剂筛选试验的方法 | 第40页 |
| ·枣树品种抗病性调查方法 | 第40-4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3页 |
| ·室内药剂筛选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1-42页 |
| ·室外药剂筛选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2-43页 |
| ·枣树品种抗病性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43页 |
| ·小结 | 第43-45页 |
| 7 结论与讨论 | 第45-47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讨论 | 第46-47页 |
| 附图 | 第47-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 个人简介 | 第55-57页 |
| 导师简介 | 第57-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