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建筑废墟到现代建筑景观--后工业时代工业建筑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相关概念及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4-16页 |
·后工业建筑景观研究范围 | 第14-15页 |
·后工业建筑景观相关概念释义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理论研究 | 第16页 |
·文献资料分析 | 第16页 |
·实地调研 | 第16页 |
·实践检验 | 第16-17页 |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国内典型工业建筑景观调查研究 | 第18-40页 |
·我国后工业建筑景观的实践发展历程 | 第18-22页 |
·我国后工业建筑景观更新的社会背景 | 第18页 |
·我国后工业建筑更新的实践历程 | 第18-22页 |
·北京后工业建筑景观经典案例调研 | 第22-32页 |
·北京惠通时代广场 | 第22-24页 |
·北京 798 | 第24-30页 |
·北京尚 8 | 第30-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上海徐家汇公园景观调研 | 第32-36页 |
·项目背景 | 第32页 |
·定位及理念 | 第32页 |
·景观结构及布局 | 第32-34页 |
·开放空间系统 | 第34-35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广东中山歧江公园景观调研 | 第36-39页 |
·项目背景 | 第36页 |
·定位及理念 | 第36页 |
·景观结构及布局 | 第36-37页 |
·开放空间系统 | 第37-38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后工业建筑景观设计理论研究 | 第40-51页 |
·后工业建筑景观保护和再利用的创造理论 | 第40-45页 |
·大地艺术 | 第40页 |
·生态美学 | 第40-41页 |
·废墟美学 | 第41-45页 |
·后工业建筑景观再利用模式 | 第45-47页 |
·后工业公园 | 第45-46页 |
·创意产业园 | 第46页 |
·旅游休闲 | 第46-47页 |
·后工业建筑景观更新应遵循的设计原则 | 第47-48页 |
·更新应能再利用 | 第47页 |
·尊重场地原貌和历史 | 第47-48页 |
·尊重自然 | 第48页 |
·后工业建筑景观更新的设计方法 | 第48-50页 |
·废弃工业建筑物的更新利用 | 第48-49页 |
·废弃工业构筑物的更新利用 | 第49页 |
·废弃工业设备的更新利用 | 第49页 |
·废弃材料的更新利用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后工业建筑景观设计案例——从废弃到重生 | 第51-66页 |
·湘潭案例 | 第51-59页 |
·湘潭市工业历史的回顾 | 第51-52页 |
·湘潭市岳塘区工业建筑景观现状分析 | 第52-55页 |
·湘潭钢铁厂的景观更新设计 | 第55-59页 |
·北京案例 | 第59-65页 |
·北京市工业历史的回顾 | 第59页 |
·北京市石景山区工业建筑景观现状分析 | 第59-61页 |
·首都钢铁厂二通机械厂的景观更新设计 | 第61-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1.结论 | 第66页 |
2.研究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