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焊接、金属切割及金属粘接论文--焊接设备论文

推拉丝短路过渡CO2焊焊接系统及过程精密控制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32页
   ·课题背景第12-13页
   ·薄板焊接的研究现状第13-19页
     ·TIG 焊第13页
     ·CO_2 短路过渡焊接第13-14页
     ·脉冲MIG 焊第14-15页
     ·交流短路过渡焊第15-17页
     ·Cold Arc-冷电弧焊接(Cold Arc)第17-18页
     ·薄板焊接工艺研究目标第18-19页
   ·短路过渡CO_2 焊飞溅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9-30页
     ·短路过渡CO_2 焊飞溅产生的原因第19页
     ·短路过渡CO_2 焊飞溅控制研究现状第19-23页
     ·推拉丝短路过渡发展现状第23-30页
   ·各种焊接方法的电弧能量对比第30-31页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1-32页
第2章 数字化焊接电源系统的研制第32-48页
   ·引言第32页
   ·推拉丝CO_2 焊接系统的总体介绍第32-33页
   ·数字焊接电源系统设计第33-41页
     ·数字化逆变电源主电路第33-34页
     ·数字电源控制电路及接口设计第34-40页
     ·人机交互接口及参数设定第40-41页
   ·数字化焊接电源系统软件设计第41-45页
     ·DSP 软件控制系统第41-43页
     ·数字PI 设计第43-44页
     ·DSP 控制系统与人机交互界面的通信设计第44-45页
   ·数字电源平台的调试第45-46页
     ·恒流、恒压外特性测试第45-46页
     ·电源动特性测试第46页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3章 推拉丝CO_2焊送丝系统的研制第48-70页
   ·引言第48页
   ·推拉送丝系统设计第48-64页
     ·推拉送丝系统总体设计第48-49页
     ·伺服电机推拉送丝系统设计第49-57页
     ·缓冲器设计与实现第57-60页
     ·等速送丝系统设计第60-64页
   ·送丝系统性能测试第64-68页
     ·交流伺服推拉送丝部分性能测试第64-66页
     ·等速送丝部分性能测试第66-68页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4章 推拉丝CO_2焊控制方案及参数优化第70-86页
   ·引言第70页
   ·推拉送丝熔滴过渡过程分析第70-71页
   ·送丝过程运动模型建立第71-72页
   ·焊丝运动参数规划第72-76页
     ·焊丝运动时间的确定第73页
     ·焊丝送进-回抽量的确定第73-74页
     ·电机参数的确定及焊丝的运动曲线规划第74-75页
     ·推拉送丝短路过渡过程熔滴受力分析第75-76页
   ·焊接波形控制方案及参数优化设计第76-83页
     ·传统短路过渡波形控制方案分析第76-78页
     ·推拉丝CO_2 焊波形控制及参数优化方案第78-82页
     ·波形控制初步试验第82-83页
   ·推拉丝短路过渡焊的熔滴过渡过程第83-85页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5章 推拉丝CO_2焊工艺参数影响规律分析第86-106页
   ·引言第86页
   ·推拉送丝短路过渡CO_2 焊低能量规律分析第86-96页
     ·短路过渡焊接过程焊丝与母材熔化能量分配关系第86-87页
     ·电阻热对短路/燃弧能量影响规律分析第87-93页
     ·推拉丝短路过渡CO_2 焊与传统方法能量对比分析第93-96页
   ·I_H 和U_P 参数匹配对于焊接过程稳定性及能量分配的影响第96-103页
     ·I_H 和U_P 参数匹配对能量分配的影响第97-100页
     ·I_H 对熔滴过渡及I_H 和U_P 参数匹配对焊接过程稳定性的影响第100-103页
   ·熔滴过渡频率对推拉丝短路过渡CO_2 焊接工艺影响的分析第103-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第6章 推拉丝CO_2焊接工艺初步研究第106-116页
   ·引言第106页
   ·回抽引弧与熄弧再引燃性能研究第106-109页
     ·回抽引弧性能研究第106-108页
     ·熄弧再引燃性能研究第108-109页
   ·推拉丝短路过渡CO_2 焊接过程飞溅研究第109-111页
   ·推拉丝短路过渡CO_2 焊焊缝成形分析第111-113页
     ·焊缝外观对比第111-112页
     ·焊缝成形特点分析第112-113页
   ·推拉丝短路过渡焊接设备性能提升及应用前景展望第113-115页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结论第116-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4-125页
致谢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WC-Co复合粉的原位合成与块体硬质合金的烧结
下一篇:压电复合材料结构的复杂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