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导向型近郊景区更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课题背景 | 第10-12页 |
·城郊旅游受关注程度上升 | 第10页 |
·“城”“景”矛盾的激化 | 第10-11页 |
·旅游产业区域协作化发展 | 第11-12页 |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实践意义 | 第13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3-16页 |
·旅游发展中产业整合理论的研究 | 第13-14页 |
·对城郊休闲旅游的研究 | 第14-15页 |
·对近郊景区发展的研究 | 第15-16页 |
·课题研究的方法、内容和框架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6-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2章 近郊景区及其更新的相关概念 | 第18-28页 |
·近郊景区概念的界定 | 第18-23页 |
·旅游景区 | 第18-19页 |
·城市近郊 | 第19-20页 |
·近郊景区 | 第20-23页 |
·更新概念的思辨 | 第23-25页 |
·更新 | 第23-24页 |
·保护、恢复与更新的关系 | 第24页 |
·更新与复兴的关系 | 第24-25页 |
·近郊景区更新的内涵 | 第25-26页 |
·景观更新 | 第25页 |
·近郊景区更新 | 第25页 |
·近郊景区更新的主要特色 | 第25-26页 |
·近郊景区更新与城市更新的关系 | 第26-27页 |
·城市更新的解读 | 第26页 |
·近郊景区更新与城市更新的异同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近郊景区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8-52页 |
·空间形态上:城市空间的侵扰、挤压与吞噬 | 第28-35页 |
·不同城市扩张模式对近郊景区的影响 | 第28-32页 |
·城市空间作用近郊景区的机制分析 | 第32-34页 |
·近郊景区的演进周期 | 第34-35页 |
·组织结构上:总体功能和布局紊乱 | 第35-40页 |
·风景资源方面 | 第35-37页 |
·景观空间方面 | 第37-39页 |
·社会人文方面 | 第39-40页 |
·价值观角度:价值观体系的失衡 | 第40-46页 |
·生态价值观不容乐观 | 第41-43页 |
·旅游价值观亟待重构 | 第43-45页 |
·社会价值观不受重视 | 第45-46页 |
·市场角度:竞争优势的缺失 | 第46-50页 |
·旅游产品认识及游线组织 | 第46-47页 |
·区内旅游产业整合分析 | 第47-49页 |
·区域中的品牌竞争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旅游产业导向型近郊景区更新的理论架构 | 第52-64页 |
·近郊景区的社会物理学思考 | 第52-54页 |
·近郊景区“质量”与规模的关系——规模弹性系数K | 第52-53页 |
·近郊景区“吸引力”与“质量”和“距离”的关系 | 第53-54页 |
·有机更新理论 | 第54-56页 |
·国外更新思想的演进 | 第54页 |
·“有机更新”理论的形成 | 第54-55页 |
·有机更新的规划体系 | 第55-56页 |
·生态位理论 | 第56-58页 |
·生态位 | 第57页 |
·生态位分离 | 第57页 |
·生态位理论在近郊景区更新中的运用 | 第57-58页 |
·旅游产业整合理论 | 第58-62页 |
·关于旅游产业整合 | 第58-60页 |
·旅游产业的整合过程 | 第60-61页 |
·近郊景区的旅游产业整合思考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5章 旅游产业导向型近郊景区更新规划框架 | 第64-84页 |
·维度分析 | 第64-69页 |
·形态维度 | 第64-65页 |
·认知维度 | 第65-66页 |
·社会维度 | 第66-67页 |
·视觉维度 | 第67页 |
·功能维度 | 第67-69页 |
·时间维度 | 第69页 |
·目标体系 | 第69-76页 |
·资源整合与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 | 第70-71页 |
·环境空间的可持续 | 第71-73页 |
·旅游价值观的重构 | 第73-75页 |
·文脉的继承、社会参与的提倡 | 第75-76页 |
·途径与类型 | 第76-77页 |
·资源导向型 | 第76-77页 |
·资本导向型 | 第77页 |
·方案体系 | 第77-82页 |
·生态格局修复方案 | 第77-79页 |
·道路交通完善方案 | 第79-80页 |
·景观空间优化方案 | 第80-81页 |
·游览活动组织方案 | 第81-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6章 实证研究:以湘湖景区更新规划为例 | 第84-114页 |
·湘湖景区概况 | 第84-86页 |
·区位条件 | 第84-85页 |
·资源条件 | 第85-86页 |
·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86-92页 |
·上位规划的解读 | 第87-88页 |
·已有规划的启示 | 第88-90页 |
·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90-92页 |
·更新目标与途径 | 第92-95页 |
·目标:两个必需,一种格局 | 第92-94页 |
·内容:湖为核,三园为极 | 第94-95页 |
·途径:资源、资本导向相结合 | 第95页 |
·规划方案的构成 | 第95-113页 |
·立意与构思:构建一种网络化的枝状结构 | 第95-99页 |
·生态格局:因地制宜,有序建设 | 第99-102页 |
·道路交通:层级分明,有机统一 | 第102-103页 |
·景观空间:构建核心,组织优化 | 第103-110页 |
·游览活动:更新项目,塑造特色专题 | 第110-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结论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19页 |
附录 | 第119-12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7-128页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