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环境中的高层建筑底部空间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4页 |
前言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3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 第16-19页 |
·国内研究 | 第16-17页 |
·国外研究 | 第17-19页 |
·研究的目的、范围及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研究范围 | 第20页 |
·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本文的框架 | 第21-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高层建筑底部空间的概念及相关学科理论 | 第23-45页 |
·高层建筑底部空间 | 第23-33页 |
·定义 | 第23页 |
·构成 | 第23-26页 |
·历史形态演变 | 第26-31页 |
·发展趋势 | 第31-32页 |
·相关概念 | 第32-33页 |
·概念间的关系 | 第33-38页 |
·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 | 第33-35页 |
·高层建筑与其底部空间 | 第35-36页 |
·高层建筑底部空间与城市空间 | 第36-38页 |
·相关的学科理论 | 第38-44页 |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 第38-39页 |
·城市经济学 | 第39-40页 |
·城市交通学 | 第40-41页 |
·城市环境学 | 第41-42页 |
·城市美学 | 第42页 |
·心理学 | 第42-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实例分析研究 | 第45-68页 |
·北京建外SOHO | 第45-55页 |
·项目概况 | 第45-47页 |
·底部空间设计研究 | 第47-55页 |
·思考和评价 | 第55页 |
·上海浦东陆家嘴环球金融中心 | 第55-59页 |
·项目概况 | 第55-57页 |
·底部空间设计 | 第57-59页 |
·思考和评价 | 第59页 |
·东京六本木新城 | 第59-64页 |
·项目概况 | 第59-61页 |
·底部空间设计 | 第61-64页 |
·思考和评价 | 第64页 |
·琦玉新都心高层建筑群 | 第64-67页 |
·项目概况 | 第64-65页 |
·底部空间设计 | 第65-67页 |
·思考和评价 | 第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四章 设计研究 | 第68-90页 |
·设计内容 | 第68-87页 |
·功能设计 | 第68-73页 |
·空间设计 | 第73-78页 |
·具体形式 | 第78-80页 |
·尺度设计 | 第80-84页 |
·交通设计 | 第84-86页 |
·环境设计 | 第86-87页 |
·设计目标 | 第87-89页 |
·整体性 | 第87-88页 |
·开放性 | 第88-89页 |
·人性化 | 第89页 |
·小结 | 第89-90页 |
第五章 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初探 | 第90-95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90页 |
·底部公共空间匮乏 | 第90页 |
·底部空间欠缺管理 | 第90页 |
·缺乏人文关怀 | 第90页 |
·建筑底部的交通问题严重 | 第90页 |
·存在问题的反思 | 第90-91页 |
·解决方法探讨 | 第91-94页 |
·相应机制的制定 | 第91-92页 |
·重视建设的决策阶段 | 第92页 |
·相关政策的鼓励 | 第92-94页 |
·社会各界的关注 | 第94页 |
·小结 | 第94-95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8页 |
图片来源 | 第98-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