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艺术论文--建筑风格、流派及作品评价论文

西递“徽风”建筑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致谢第8-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1页
   ·研究背景第14-16页
     ·形成西递"徽风"建筑的时代背景第14页
     ·西递"徽风"建筑形成的社会背景第14-16页
   ·研究对象第16-17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7页
   ·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第17-18页
   ·研究的方法第18-19页
     ·调研和问卷采访第18页
     ·相关文献分析、归纳整理与构建第18页
     ·问卷调查及数据研究第18-19页
   ·研究的内容和框架第19-21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页
     ·研究的主要框架第19-21页
第二章 徽州传统聚落及其研究第21-23页
   ·徽州传统乡村聚落的自然地理因素第21页
   ·徽州传统聚落形成发展的社会、文化因素概述第21-22页
   ·徽州地区建筑的历史演变第22-23页
第三章 西递村"徽风"建筑核心街巷调研报告第23-32页
   ·西递村地理位置与历史渊源第23-25页
   ·研究"徽风"建筑主要影响街巷发展状况第25-32页
     ·大路街的现状调研第27-29页
     ·直街的现状调研第29页
     ·前边溪的现状调研第29-32页
第四章 POE研究法研究设计与操作第32-35页
   ·POE研究方法介绍第32-33页
   ·研究设计与操作第33-35页
第五章 "徽风"建筑现状解析第35-68页
   ·"徽风"建筑对村落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第36-64页
     ·"徽风"建筑特征元素解析(点)第37-50页
     ·"徽风"建筑对传统街巷风貌的影响解析(线)第50-59页
     ·"徽风"建筑对村落总体格局、审美层面的影响解析(面)第59-63页
     ·参与性观察调查第63-64页
   ·"徽风"建筑对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第64-68页
第六章 "徽风"建筑评价体系与保护预警系统建立第68-80页
   ·对西递面向过去式、被动单一式保护的质疑第68-69页
   ·"徽风"建筑危害等级分类第69-75页
   ·文化遗产管理动态信息系统和预警系统的建立第75-80页
     ·简介该系统第76-77页
     ·建立该系统的目标第77页
     ·该系统中"徽风"建筑指标体系的建立第77-80页
结语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引文目录第84-86页
附件一 图1-2"徽风"建筑集中的核心街巷第86-87页
附件二 图3-3村民与游客主要分布图第87-88页
附件三 图3-4不同时期建筑分布图第88-89页
附件四 图5-3核心区徽风建筑分布图第89-90页
附件五 图5-24西递村不同时期建筑分布图第90-91页
附件六 图6-6"徽风"建筑危害等级分类图第91-9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2-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合肥地区(冬冷夏热地区)节能环保技术要求为条件下的玻璃在建筑设计创作中的运用
下一篇:城市空间环境中的高层建筑底部空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