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个人破产制度概述 | 第10-19页 |
一、个人破产制度的法律特征 | 第10-13页 |
(一) 破产主体的特殊性 | 第10页 |
(二) 破产能力的无差异性 | 第10-11页 |
(三) 破产原因的复杂性 | 第11页 |
(四) 破产人人格贬损具有期限性 | 第11-12页 |
(五) 个人破产与个人所参与的非法人企业破产的联系 | 第12-13页 |
二、各国个人破产法律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 第13-16页 |
(一) 个人破产制度的产生 | 第13页 |
(二) 个人破产制度的发展 | 第13-14页 |
(三) 国际社会个人破产制度立法模式的经验启示 | 第14-16页 |
三、个人破产制度在我国的法律背景 | 第16-19页 |
第二章 建立我国个人破产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 第19-24页 |
一、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合法权益的需要 | 第19-21页 |
(一) 保护债权人合法利益的需要 | 第19-20页 |
(二) 保护债务人合法利益的需要 | 第20-21页 |
二、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需要 | 第21-22页 |
三、解决法院“执行难”的需要 | 第22页 |
四、我国破产法律与国际破产法律接轨的需要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建立我国个人破产法律制度的可行性 | 第24-32页 |
一、建立我国个人破产法律制度的障碍分析 | 第24-26页 |
(一) 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财产登记制度 | 第24页 |
(二) 我国个人信用体制不健全 | 第24页 |
(三) 社会保障系统不健全 | 第24-25页 |
(四) 社会观念滞后,存在着误区 | 第25页 |
(五) 对以上障碍的分析 | 第25-26页 |
二、建立我国个人破产法律制度的现实基础 | 第26-32页 |
(一) 我国破产立法技术的发展,为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提供技术准备 | 第27页 |
(二) 民事执行中的相关制度,为建立个人破产制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 第27-29页 |
(三) 消费信贷政策、个人信用制度的逐步完善为个人破产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可供执行的平台 | 第29-30页 |
(四)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提供物质保障 | 第30页 |
(五) 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符合我国宏观的国家政策和相关的法律制度 | 第30-31页 |
(六) 国外先进的个人破产法规,能够为我国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提供借鉴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建立我国个人破产法律制度的构想 | 第32-47页 |
一、设立个人破产制度的立法宗旨和模式 | 第32页 |
二、个人破产具体制度的构建 | 第32-43页 |
(一) 个人破产的主体范围 | 第32-33页 |
(二) 个人破产的原因 | 第33-34页 |
(三) 个人破产申请和受理 | 第34-36页 |
(四) 自由财产制度 | 第36-38页 |
(五) 个人破产和解制度 | 第38-39页 |
(六) 个人破产失权与复权制度 | 第39-42页 |
(七) 个人破产免责制度 | 第42-43页 |
(八) 个人破产无效行为制度和撤销权制度 | 第43页 |
三、个人破产制度的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 | 第43-47页 |
(一) 完善我国个人财产登记制度 | 第43-44页 |
(二)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第44页 |
(三) 建立社会诚信制度 | 第44-45页 |
(四) 建立破产犯罪的惩罚制度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0-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