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我国司法裁判终局性之现实困境与制度出路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8页
一、司法裁判终局性的涵义及其存在的理论基础第8-14页
 (一) 司法裁判终局性涵义第8-11页
  1 我国学界对司法裁判终局性的理解第8-9页
  2 司法裁判终局性的法律基础第9页
  3 各国对何种裁判具有终局性存在理解差异第9-11页
 (二) 司法裁判终局性存在的理论基础第11-14页
  1 司法权的直接功能是裁决纠纷第11-12页
  2 司法权必须依程序进行第12页
  3 司法裁判终局性有助于树立司法权威第12-14页
二、我国司法裁判终局性的立法现状及现实困境第14-19页
 (一) 我国司法裁判终局性的立法现状第14-15页
  1 我国法律关于审级制度的相关规定第14页
  2 我国法律关于再审制度的相关规定第14-15页
 (二) 我国司法裁判终局性的现实困境第15-19页
  1 再审制度的挑战第16-17页
  2 信访制度的冲击第17-18页
  3 “舆论审判”的博弈第18-19页
三、构建我国司法裁判终局性制度的设想第19-32页
 (一) 构建多元化审级制度第19-24页
  1 我国司法裁判二审终审制存在的不足第19-21页
  2 我国构建多元化审级制度的可行性第21-22页
  3 我国构建多元化审级制度的体制构造第22-24页
 (二) 科学设置再审制度第24-28页
  1 启动再审的主体和再审案件的范围第24-25页
  2 再审申请的期限和申请的次数第25-26页
  3 再审的理由和再审的改判标准第26页
  4. 再审的限制第26-28页
 (三) 完善信访制度第28-30页
  1 在宪法中明确我国的司法裁判终局性原则第29页
  2 在制度层面厘清信访的性质第29页
  3 建立信访终结制度第29-30页
  4 建立信访综合治理机制第30页
 (四) 完善审判公开制度第30-32页
  1 建立信息公布制度第30-31页
  2 建立相关新闻管理机构第31页
  3 落实人民陪审员制度第31-32页
结语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36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36页

论文共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构建和谐语境下的刑事和解制度
下一篇:行政诉讼和解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