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专家介入媒体的背景分析 | 第8-17页 |
第一节 知识分子在我国新闻史上的三次登台 | 第8-12页 |
一、知识分子和专家 | 第8-10页 |
二、我国新闻史上知识分子的三次集中登台 | 第10-12页 |
第二节 现阶段专家介入媒体的背景分析 | 第12-17页 |
一、知识分子专家化的背景 | 第12-14页 |
二、专家与媒体联姻的背景 | 第14-17页 |
第二章 专家介入媒体的特点和积极意义 | 第17-28页 |
第一节 专家介入媒体的特点 | 第17-24页 |
一、专业性 | 第17页 |
二、广泛性 | 第17-18页 |
三、形式多、渠道多 | 第18-19页 |
四、形成权威PK权威、草根PK权威的开放式言论格局 | 第19-24页 |
第二节 专家介入媒体的积极意义 | 第24-28页 |
一、媒体:专家发言增加其理性和深度 | 第24-25页 |
二、专家:通过介入媒体来参与社会、传播知识并获取知名度 | 第25-26页 |
三、民众:专家发言带动其热心公共事务,推动市民社会发展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媒体VS专家:力量失衡的较量 | 第28-42页 |
第一节 专家意见的媒体操作——以《新京报》三鹿事件报道为例 | 第28-35页 |
一、样本选择 | 第28页 |
二、总体情况 | 第28-29页 |
三、具体分析 | 第29-35页 |
四、总结 | 第35页 |
第二节 媒体曲解专家智识 | 第35-39页 |
一、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 | 第35-36页 |
二、张颐武事件 | 第36-39页 |
第三节 受众对专家的情绪化解读 | 第39-42页 |
一、网民:互联网时代的受众 | 第39-40页 |
二、误读专家原因分析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媒体、专家、受众互动共建和谐的舆论环境 | 第42-48页 |
第一节 媒体:尊重专家、培养专家型记者 | 第42-43页 |
一、尊重专家 | 第42-43页 |
二、培养专家型记者 | 第43页 |
第二节 专家:提高主动性 保持独立性 | 第43-46页 |
一、提高主动性 | 第43-44页 |
二、保持独立性 | 第44-45页 |
三、建立对专家言论的制约机制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受众:理性面对专家和媒体 | 第46-48页 |
一、对专家"去魅" | 第46页 |
二、提高媒介素养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 | 第51-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