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7页 |
Summary | 第7-15页 |
图表索引 | 第15-19页 |
引言 | 第19-23页 |
绪论 城市史视野下的住宅房地产研究 | 第23-53页 |
·有关概念的解读 | 第24-32页 |
·城市住宅房地产与近代城市史研究 | 第32-35页 |
·清末民国北京城市住宅房地产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 第35-43页 |
·研究工具:理论与方法 | 第43-53页 |
第1章 城市化背景下的住宅房地产:全国与北京 | 第53-123页 |
·清中叶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与近代“房地产”概念的出现 | 第53-75页 |
·具有近代意义的城市化进程 | 第53-58页 |
·近代“房地产”概念的出现 | 第58-64页 |
·商业氛围下住宅房地产业的畸形繁荣:上海、香港 | 第64-75页 |
·清末民国北京住宅房地产的历史变迁:居住区域、习惯与住宅样式 | 第75-102页 |
·新市区建设与居住区域扩展 | 第75-85页 |
·城市市政设施的改善与“建筑革命” | 第85-102页 |
·近代住宅房地产业在北京的产生及其社会影响 | 第102-123页 |
·近代住宅房地产业在北京的产生 | 第102-110页 |
·近代住宅房地产业的社会影响 | 第110-112页 |
·传统的房地产交易媒介——掮客(纤手) | 第112-117页 |
·教会地产——特殊的房地产业主类型 | 第117-123页 |
第2章 清末民国北京的城市住宅房地产市场与政府干预 | 第123-175页 |
·北京城市住宅房地产的立法与交易 | 第123-149页 |
·“平均地权”与住宅房地产立法 | 第123-129页 |
·住宅房地产的交易过程、交易合同及房地转移凭单 | 第129-149页 |
·政府对住宅房地产市场的干预 | 第149-175页 |
·财政政策 | 第149-165页 |
·行政管理与价格干预 | 第165-175页 |
第3章 清末民国北京城市住宅价格变化及其影响 | 第175-279页 |
·北京城区住宅价格分析 | 第175-239页 |
·报刊广告、馆藏档案所提供的信息 | 第175-228页 |
·20 世纪30 年代北京(北平)城市住宅价格及其变动分析 | 第228-239页 |
·住宅价格与平民阶层的日常生活 | 第239-255页 |
·中产群体:以大学教授为代表 | 第240-242页 |
·劳工群体:以手工业家庭和小学教员为代表 | 第242-247页 |
·贫民窟居住群体 | 第247-250页 |
·无房群体:以学生、单身人力车夫和城市贫民为代表 | 第250-255页 |
·“房荒”危机与国民政府的“拯救”举措 | 第255-279页 |
·20 世纪40 年代的“房荒”危机及其社会影响 | 第255-262页 |
·国民政府的“拯救”举措及其失败 | 第262-279页 |
第4章 清末民国北京城市住宅保障的历史变迁 | 第279-319页 |
·作为清代遗产的旗人住宅 | 第279-290页 |
·旗人住宅的出现与实质私有化 | 第280-283页 |
·“旗民交产”与旗人住宅的市场化 | 第283-285页 |
·政府角色的演变与旗人住宅的衰亡 | 第285-290页 |
·具有近代住房保障色彩的平民住宅 | 第290-319页 |
·平民住宅理念的引入与上海、南京、汉口的平民住宅 | 第290-300页 |
·天桥、东直门“平民住宅”的营建 | 第300-310页 |
·北京“平民住宅”的管理及其示范性的保障意义 | 第310-319页 |
结论 | 第319-323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335页 |
后记 | 第335-336页 |